大自然的文字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教版国标本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习有方”。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这篇课文文字不仅浅显,而且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因此我们的教学一方面采用“以读代讲,自主学习交流”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虽然是科普小品文,同样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情分析】 《大自然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而且重点叙述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把握,但本课涉及的科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难度,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以议为主,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搜集资料、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开启思维,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味课文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 以探讨问题为主,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层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有趣问题,引入新课。 “为什么水不能燃烧?啤酒为什么会发出咝咝的响声,并且还起很多沫?我们为什么不吃生的马铃薯?”多么有趣的问题啊!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来自于哪本书吗?对,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伊林,想了解他吗?现在我们就去认识一下他。 2、简介作者。 3、过渡:同学们,伊林还写过一篇科普小品文《大自然的文字》,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篇文章。 4、板书课题,齐读。 5、过渡: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都有哪些文字?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用?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二、聆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要求: (1)为自然段标上序号,圈画出生词和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预设:罗盘 小熊星座 耸立 铁砧 预兆 石灰石 花岗石) (2)思考:大自然都有哪些文字?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用?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2、过渡: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让我们从第一段寻找答案吧。 3、精读第一自然段,赏析: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关注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 (2)总写句:告诉我们作者会从“天上”和“脚下”两个方面介绍大自然的文字。 4、过渡:大自然的文字真是无处不在啊!请你快速浏览整篇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天上的文字,哪些是写地上的文字。 5、小结写法: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第二至六自然段从“天上”和“脚下”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大自然的文字;第七自然段为我们揭示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整篇课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有趣,值得我们去模仿。 6、过渡:那么在这篇科普小品文中,作者为我们具体介绍了大自然的哪几种文字呢?请默读2-6自然段,找一找,说一说。(教师板书学生找出的文字。) 北极星、云(天书) 石灰石、花岗石(地书) 三、走进“天书”,感受神奇。 1、过渡:大自然的文字可真有趣,你们想看“天书”还是“地书”?好,那我们就走进“天书”看一看。 2、请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 3、理解圈画的生词和难理解的词,书写生字。 (1)出示生词。 (2)范写生字“熊”。 (3)理解生词。 4、快速浏览第2、3自然段,完成部分表格。 大自然中的文字 5、学生完成表格并交流。 6、拓展。 7、教师点评。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 2、布置作业。 让我懂得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0c7bc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