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工作发展史

时间:2022-04-11 00:28: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田野工作发展史

摘要:田野工作法作为社会学领域内的基本方法之一,是现代研究手段中所大力提倡的方法之一。了解田野工作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把握历史,为将田野工作法引入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打下基础。 关键词:田野工作;发展史

田野工作,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直接观察、访谈、住居体验等参与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 1.国外田野工作发展历程

20世纪初,人类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必须像其他科学家研究他们的对象那样来研究自己的对象,即要系统的进行观察。为了更准确地对文化进行描述,他们开始同所研究的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观察,甚至参与那些社会的一些重要事务,并向研究对象详细询问他们的习俗。换句话说,人类学家开始了田野工作。

在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之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田野工作”,大量有关人类学的资料是通过非专业人类学家积累而来。人类学的“先驱著作”由“地理大发现”之后蜂拥来到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航海家、冒险家、旅行家、地理学者、殖民者、传教士们留下的。1874年,英国不列颠科学进步协会编印发行了田野工作的专业手册《人类学的笔记和询问》,这是人类学学科产生的一个标志。人类学草创时期,学者便以收集资料为目的到民族地区考察,国人类学者巴斯蒂安在旅行中度过自己生命的近三分之一,著有《民族学研究和资料的收集》18711873)一书。美国人类学者摩尔根与易洛魁人长期接触,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在人类学田野工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美国历史学派创始人博厄斯非常强调田野工作,他也是质的研究方法中实地调查方法的始作俑者,生前在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担任系主任达50年之久。19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了对美国北部的科学考察旅行,18971902年又组织和领导了北太平洋沿岸科学考察的工作。从1886年开始,博厄斯便经常到美国西北海岸的印第安部落去作实地调查,并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学生赶出图书馆,要他们从学者的安乐椅中站起来,走入实地进行实际调查工作。尽管他不断要求自己的学生和同事们学习当地人的语言,和他们一起生活,倾听他们的谈话,可是他自己却很少这么做。博厄斯本人很少居住在当地印第安人的村子里,他通常在离村子不远的一家旅馆里就宿,只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在当地住在一两天。

随着田野工作的深入,人类学迅速发展起来。田野工作研究和出版物数量剧






增,他们不再只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指出一定得问题,做有关材料的系统收集。于此同时,一些研究中的问题也逐渐浮现。法国人人类学者列维-斯特劳斯指出:“人类学者进入某一民族地区,有可能使该民族的社会文化受到影响、发生变化,这就是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介入问题。人类学者对于其观察民族的社会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作为无关的外人;一种是亲身加入该社会去,成为该民族的朋友。

显然,博厄斯是属于前一种态度的人。而且,后一种态度,对人类学创世时代的一些前辈们来说,是不予考虑的。这种状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才被所谓的“马林诺夫斯基革命”所改变。

马林诺夫斯基是一位从波兰移民到英国的人类学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滞留,他于19141915年和19171918年间在新几内亚和特罗比恩岛上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实地工作。通过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他发现,白人研究者只有离开自己的文化群体,在当地人的村子里安营扎寨,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然而,当他真正与本地人生活在一起时,却很少深入地、亲密地、完全地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大部分时间,他仍旧是在使用一种比较传统的方式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进行询问,只补过他的询问地点与前任有所不同罢了。本地人对他来说仍旧是“野蛮人”,他对他们看问题的方式仍旧缺乏透彻的了解,他对资料的分析仍旧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论框架。但是,由于他自己亲身经历了“在这里”“到过那里”和“回到家里”的三阶段过程,开创“参与观察”式的田野工作地新局面。这是人类学田野工作发展过程的一次变革,一次飞跃,奠定了现代田野工作的基石。

博厄斯和马林诺夫斯基的实地调查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西方的人类学家,其工作为人类学实地调查方法的实施和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我国田野工作发展历程

我国的人类学出现的比较晚,但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把田野工作摆到重要的地位。自1928年起,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主持的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开展了对广西瑶族、台湾高山族、黑龙江赫哲族、湖南苗族、浙江畲族、海南岛黎族、云南彝族等民族的实地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类学走过了曲折的路程。尽管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曾被打入冷宫,但人类学田野工作却在“民族研究”“民族工作”的领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表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的人类学田野工作最突出的成果有两项:一是民族识别,一是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根据这些实地的社会历史调查结果所提供的基本素材,自1979年起,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领导,组织并陆续出版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田野工作作为人类学发展的动力,已经为人类学的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伟






绩。其工作方法不仅被应用于人类学,同时被借鉴于其他学科当中,如社会学将田野工作地方法引入到社会学研究中,我国的起步较早。自费孝通深入江村生活从而对“江村”进行社会学研究以来,社会学研究者纷纷效仿,深入到研究对象所处的地域范围内,长时间的进行跟踪、调查、考察和记录,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更需要广大社会学者深入开展田野工作。可以说,社会学发展创造和发展的源泉不在书斋,而在田野工作地广阔天地中。

作为体育与社会学交叉的体育社会学其研究方法不应仅仅是在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思考的质性研究,现代社会以及现实情况所需要的,更多的是深入实地调查的田野工作法。质性的研究是需要的,而有数据实证的实证研究更能反映特定时期的社会现实状况,更能反应客观现实和存在问题。了解田野工作地发展史,有利于体育工作者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便于运用田野工作法深入到所致力的体育社会学领域内。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93067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