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基本知识(练习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词基本知识(练习版) 一、有关体裁 诗歌:分为 诗(又称“ ”)、 诗(又称“ 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 、 ”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 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 》、李白的《梦游天姥 留别》。 今体诗:分为 、 。律诗每首 句,有 律(五字)、 律(七字)。 联(一、二句)、 联(三、四句)、 联(五、六句)、 联(七、八句), 联、 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 句,有 绝(五字)、 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 (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 (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 (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 (一般分上下阙,58-90字)、 (90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 , 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题目的形式为: · 曲:即散曲,分为“ ”、“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题目的形式为:【 】 · 二、有关诗词曲的题材 诗歌根据题材划分,主要有咏史诗(怀古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物诗和(爱国诗)。如果能掌握其常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那么对诗歌的鉴赏题我们就能化繁为简了。下面分类结合实例进行介绍。 1.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 、 、 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 、 、 等目的。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一种是 ,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我们鉴赏时,必须掌握几把“钥匙”: 首先,要弄清史实。其次,要领悟感情。“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2. 边塞诗: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 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 、 等诗人。主张以诗歌来反映 、 的 精神;描写 深沉情感; 、 。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 3. 山水田园诗: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 的生活,借以表达对 ,对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再者,也是更重要的,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说到底还是为了其中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手法多用白描。常见思想内容:表达 ;对 向往,抒发 心情;表达 和 ;歌颂 ,以及 ;或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4. 咏物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 、 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其主要特点首先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取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5. 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 ,或对友人的 ,对友人的 ,表达自己的 ,分别后自己的 、 、 。常用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6. (爱国诗):最常见的主题有三类: ; ;对统治者 。常用手法: 。 7. 哲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1.对生活对自然的顿悟。2.对事理的体察。这里对哲理的感悟并不是抽象地说出,而多用形象化的手法加以表现。首先是借助景物来表现。如王之涣气吞寰宇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次是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加以表现。典型的例子是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 酬赠诗,顾名思义,就是诗人赠送酬答之作,内容多为送亲别友、寄远怀人,特点是常用比兴手法,表达委婉曲折。酬赠诗: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 酬赠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知人论世,熟悉写作背景,特别注意原诗后面的注释。(2)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能研读出比兴之外的深意。 10. 节令诗,从2008年起,国务院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纳入法定假日体系,因此节令诗也越来越受人关注。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鉴赏节令诗的关键是要了解不同节令蕴含的民俗活动:如人日,即正月初七,古代诗人在这一天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寒食,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节日。清明,是祭祖扫坟的日子,这一天也可到郊外踏青,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这一天要吃粽子、赛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屈原。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日子,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会思念亲人。重阳,九月初九,这一天古人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 11. 题画诗:画者得于心,诗者会以意题画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诗画合一”艺术精神内核的外化。题画诗有抒写怀抱、惠赠他人和画艺评论等类别,其创作是诗人渗透了画家之画的神韵情思,从而与画家共鸣,诗画融通,其素材、情思均与画同,正如高山流水的契合,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题画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题画诗的共同特点是将静止的画写活写动,写得画中之物仿佛能跳出画外。画是诗的脸面,诗是画的神韵,诗是对画的提炼和概括,更赋予了题画者自己特有的观感和情思。 (2)题画诗多采用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即借景抒情,借对画中的某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自己的感情,延伸画意,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景致与情怀相互融通,达到和谐统一。(3)题画诗在意境上一般有三大特点:一是寄寓主观情思,二是展开艺术联想,三是借题发挥、抨击时弊。 三、有关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 、 :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 》;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 》;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 、 :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 、 。 :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 、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b1177701f69e31433294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