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子豪的诗及诗论 覃子豪(1912—1963),原籍四川广汉县,是从大陆到台湾的诗人,以其诗、诗论、诗翻译及诗教育事业对台湾现代诗坛做出重大贡献,在台湾现代诗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风前后期发生较大的变化。 前期诗作多浪漫抒情,明白易懂,贴近现实,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后期诗作从具象走向抽象,充满神秘与幽玄的情调,知性、深奥、超然、空灵,由此可见以西方象征主义为首的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也可见佛教、道教的影响,如禅悟,静寂的禅境,老子式的辩证法等,中西合流,圆熟优美。诗风的转变与覃子豪的年龄,与他求新求变,不断追求、探索的精神有关。 他有着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和西方现代主义合流,在诗中融汇贯通。这是内因。 外因为五六十年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及现代文学的风尚。他与纪弦的论战体现了他儒家的中庸思想,无过与不及;与苏雪林的论战表露了他对象征主义流派的偏爱,对浪漫主义的贬斥,他坚定的现代派立场。 他和纪弦其实是同一条战线的,都是现代诗人,不过一个是小心谨慎的温和的现代派,一个是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急进现代派而已。他们都为台湾的现代诗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诗教温柔敦厚,诲人不倦,《论现代诗》、《诗的解剖》对初学写诗者和普通读者有很大启发,栽培了无数台湾新诗人,如向明、痖弦、麦穗、杨华铭、小民、文晓村、辛郁等。覃子豪推崇法国象征主义,也不排斥浪漫主义大师的诗作,译介了法国很多诗人诗作,结集成《法兰西诗选》。 他关于诗的理论很多,详细剖析各种流派,成为台湾诗坛认识世界诗坛的一扇窗口。关于覃子豪的诗的研究方法为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与欧美新批评的结合,通过文本细读,参照作家生平,联系中国古代文论和诗人的诗论,细细剖析诗人诗作,从中发现诗人的风格及风格的转变,并采用内外因两分法简析其诗风转变原因。 至于论战及诗论方面,归纳总结,相互对照,从多方面分析诗人的诗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f324dbf8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