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基础知识

时间:2023-11-09 12:20: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兀曲基础知识

“元曲”,是 杂剧和散曲的统称。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 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 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其形式是“ 如我们熟悉的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一宫调一曲子”,

套数,若干支曲牌联合成

套,称为套数。其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 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这些连 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其形式是“ 数曲子”。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 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 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 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

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

_________ 一宫调

数构成。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放 _________ 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 ____________ 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 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 子的。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如王实甫的《西 厢记》共五本二^一折。)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 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 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 同一宫调 的若干曲牌 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 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

[正

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

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 “集贤宾”是曲牌。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 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 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在角色分类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 旦、末、净、杂 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外末、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是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如驾(皇帝)、孤(官员)、 祗从






(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 生)、邦老(盗贼流氓)、洁郎(和尚)等。

在舞台演出上,杂剧的舞台演出由 “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又称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

_________

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 “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 唱的情况。这说明元杂剧在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它自身的局限。)。剧本中 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 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 不能换韵。

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台词、道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 宾白”。 兀杂剧的宾白,除一般的对白、独白外,还有定场白、冲场白、 背白和带白。 对白是人物对话; 独白是人物自叙; 定场白是角色第一次上 场时作的自我介绍,一般用韵语。如《窦娥冤》第一折里赛卢医第一次上 场念:“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然后自 报姓名、籍贯、身份之类。这是元杂剧的一种程式,可以看出话本说唱的 影响。冲场白是角色再次上场的说白。 背白是角色背着同台其他角色向观

众的独白。带白是插在曲词中的道白。

科是“科范”的简称,是剧本中关于人物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的指示。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笑科”,“把盏科”。

_________

元杂剧中唱的主要作用在于抒发剧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白的主要作 用在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形象。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 (《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代的四大南戏: 元末柯丹邱的《荆钗记》,刘知远的《白兔记》,元 人施惠的《拜月亭记》

,元末明初徐仲由的《杀狗记》。

编辑人:陈鹏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4657bd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