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刻石原件 国家博物馆,琅琊刻石说明 琅琊刻石原件 现在青岛琅琊台,原碑所在地 琅琊刻石亭在琅琊台顶南侧的一个平台上,有一座琉璃瓦盖顶的亭子,这就是琅琊刻石亭。琅琊刻石立于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琅琊时,内容是歌颂其伟业盛德,共497字;秦二世即位后来到琅琊时又在该刻石旁加刻诏书以彰明先帝功德。两次均由李斯撰书。后来,琅琊刻石被毁,碑文只剩下二世诏书部分。琅琊刻石现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刻辞13行,86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置于琅琊刻石亭里的刻石碑,是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琅琊刻石原件复制的。 书法赏析:《琅琊台刻石》是秦代传世最可信的石刻之一,笔划接近<石鼓文>,用笔既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圆活,确实为小篆第一代表作。所以一般研究篆书、篆刻学和学习小篆的人们都十分重视这个刻石。唐张怀瓘<书断>列李斯的小篆为“神品”。其书法特点在于:用笔圆转,结体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明赵宦光说:“秦斯为古今宗匠,一点榘度不苟,聿遒聿转,冠冕浑成,藏奸猜于朴茂,寄权巧于端庄,乍密乍疏,或隐或显,负抱向背,俯仰承乘,任其所之,莫不中律。书法至此,无以加矣。”今观《琅琊台刻石》书法,工整谨严而不失于板刻,圆润婉通而不失于轻滑,庄重典雅,不失为一代楷模。正如韦续所说:“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其结体平稳、端严、凝重,疏密匀停,一丝不苟。部分有纵长笔画且下无横画托底的字,密上疏下,稳定之中又见飘逸舒展。这种结字方法,至今仍为习小篆者沿用。 这是珍贵的古代拓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6d9034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