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浪潮》后有感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我没有看懂这个电影在讲什么,直到看到剧中蒂姆这个角色的表现我才明白过来。 赖纳.文格尔在上独裁政治课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独裁政治在今天会不会重演,当时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不会,因为现在的德国不具备产生独裁的社会条件。于是文格尔就做了一个实验(当时他并没有想到结果会很严重,也可能不希望结果会那么严重),让他们这个班成立一个组织,取名为浪潮,并且要穿白衬衫,在这个班不穿白衬衫的人就会被他给排挤,卡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们在举手争着都给这个班的“联盟”取名字时,卡罗一直被赖纳给忽视,原因也就是因为她没有穿白衬衫。我认为老师的这一行为也是导致后面同学们对她疏远的一个原因。 在电影里,浪潮组织成立后,他们到处粘贴、印刷属于他们的浪潮标识,他们想让浪潮席卷整个德国,我倒认为浪潮席卷了他们的心。蒂姆因为沉溺于浪潮,不顾自身安危爬上高楼,就为让浪潮标识给显眼。马科尔为了浪潮打了卡罗一巴掌,尽管他很爱她,可是依然动了手。因为这个组织的存在,他们变得越来越横行霸道,拦截不穿白衬衫的人,不让他们上课,也不让他们看比赛。卡罗看到事态变得愈加严重想要阻止他们,却被他们当作异端。他们俨然成为了一个小群体,纳粹的思想深深的植入他们内心,他们却全然不知,只以为这是一种能够让他们感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记得第一节课的时候赖讷要形成纪律性,讽刺的是,后来问到“专制统治有什么特点?”时,蒂姆的答案恰恰是“纪律性”——然而当时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警惕,除了莫娜。所以莫娜最终也未能成为这个集体的一份子,在上课的时候莫娜对赖纳的观点百般的不赞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她在摇头,或者说着反对的话,当时的赖纳要是能够通过莫娜对他的反对而加以思考,也就不会造成这另人遗憾的后果。不过从赖纳和他妻子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赖纳也迷失在“浪潮”中,他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常常感到不如自己的妻子,从浪潮中他却可以享受那种成就感,所以说一开始也就注定他会成为悲剧的创造者。 蒂姆无疑是里面最狂热、最痴迷的人,从一开始的爬高楼,到后来的持枪威胁混混、伤同伴、杀自己无一不体现这一点。他自己也说浪潮就是他的全部,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里面,如果没有浪潮,他活不下去,所以他除了自杀以外别无选择。在电影中提到过蒂姆因为从未从家庭中得到过关爱与温暖,所以他才会如此的投入到浪潮的活动中,这算是他社会化的过程中的一个不良的影响因素。 在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在课上老师举的“小艾伯特”的例子,两者相比较而言,电影里的学生不也与小艾伯特一样成为了实验品吗?我认为作为老师,赖纳的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他不应该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让学生成为牺牲品,如果不是他最后及时醒悟的话,后果谁也无法预料,这些学生可能会做出更多出格的事情,也许他们在这条路上将无法回头。整段结尾伴随着赖讷因惊愕而急促的呼吸声,陷入恍惚的赖讷在学生们不解、厌恶、鄙夷和悲痛的眼光中被押上警车。这也算是对他最好的结局,至少他醒悟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b93e6ef90f76c660371a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