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职能就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具体的讲就是会计能够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做过科学的概括,认为簿记是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这里的“簿记”就是指会计。所谓“过程的控制”是指控制生产过程,而控制的中心是干预,这里主要指“监督”;所谓“观念的总结”是指对生产过程用观念上的货币进行反映,这里主要是指核算或反映。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会计的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 1.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 会计从数量上反映经济活动而采用的三种量度(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中,只有货币量度这种可以汇总计算的价值形式,才能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极其结果。因此,现代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量,通过价值形式的核算来综合反映其经济活动情况,这也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2. 会计核算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 会计核算经济活动就要反映其事实,探索并说明其真相,因此,只有在每笔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以后,才能取得该项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书面证明,这种凭证具有可验证性,据以登记账簿,才能保证会计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虽然管理会计等具有预测的职能,其核算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未来的经济活动,但从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来看,仍然是面向过去的。 3.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是连续的,逐笔、逐日、逐月、逐年,不能间断;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对会计对象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进而系统地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便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类经信息。会计核算的全面性是指对每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应该进行记录和反映,不能有任何遗漏。 会计的核算职能在客观上体现为通过会计的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这一过程又具体体现为记账、算账和报账三个阶段。记账就是把一个会计主体的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在账簿上予以记载;算账就是在记账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计算该会计主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以及损益情况;报账就是在记账和算账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会计报表等方式将该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出。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既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又服务于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管理者。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 计信息,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控制,使其达到预定目标的功能。监督职能的基本特点是: 1.会计监督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不仅赋予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的权利,而且规定了监督者的法律责任。放弃监督,听之任之,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给公共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会计监督以国家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2.会计监督既有事后监督,又有事中监督和事前监督 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业务方面,还体现在业务发生中和业务发生前,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以及相关的各项计划或费用预算时,就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准则和制度等的规定,对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等进行审查,它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随时审查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或改进意见,促使有关部门或人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事后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利用会计核算取得的资料对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考核、分析和评价。会计事后监督可以为制定下期计划、预算提供资料,也可以预测今后经济活动发展趋势。 3. 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核算职能提供的价值指标来进行。 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货币计量提供一系列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价值指标,会计监督就是依据这些价值指标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控制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可以及时地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指导。 (三) 会计两大职能之间的关系 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 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客观依据,就无法进行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质量保证,只有核算没有监督职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的作用,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随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在国内会计学界,普遍认同的是会计的“六职能论”,即会计除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外,还具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控制经济活动和评价经营业绩等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系系统,与其他任何人造的系统一样,都必须以一定的目标作为系统运行的基本导向和最终归宿,那么,什么是会计的目标呢?概括来讲,会计的目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1)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3)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 (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的目标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立足于目前特定的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考虑契约因素、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约束以及企业自愿提供等因素。关于契约因素,是指企业与有关利益集团发生日常的经济业务时应该遵从契约中的有关规定,向这些相关利益集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如企业为了向银行借入一笔长期借款,就必须应银行的要求,向银行提供本企业的财务报表以及本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信息,事后还必须遵从契约的有关规定,保持一定的流动比率、建立偿债基金并在财务报告中进行披露。所谓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要求是指企业遵循这些法律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定期向指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如我国《公司法》要求企业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将财务报告递交给各个股东等。所谓自愿披露是指公司在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动时自愿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披露相关信息,或将好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使用者以增强他们对公司管理当局经营能力的信心;或将不利的消息传递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便他们及时了解情况,进行相关的决策。如上所述,会计的使用者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如国家的统计、财政、税务能部门,他们需要会计信息进行宏观调控。(2)处于企业外部、不直接参与企业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e971e5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