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稿 格 式 一、所有引文均需核实无误,文献版本应信实可靠。独立引文首段前空四格,回行前空二格。 二、注释采用当页脚注,圈码标示在标点符号前上方,体例如下: (一)引用常用古籍(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诗》等),需标明书名、卷数和篇章,如: 《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 (二)引用一般古籍,首次出注时需注明著作者、整理者(包括校注、校笺、校释、点校者)、书名、篇章、丛书名、出版机构、出版日期、页码等项,再次出注时可以省去丛书名、出版机构、出版日期。如: 孙希旦著,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卷一《曲礼上》,中华书局,1989年,第22页。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一五,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第1816页。 (三)引用今人论著,首次出注时需注明著作者、篇名、书名、出版机构、出版日期、页码等,再次出注时可省去出版机构和出版日期。如: 唐长孺《北魏的青齐士民》,《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第104—107页。 1 (四)引用期刊论文,首次出注时需注明著作者、文章名称、刊物名、刊期、页码等,再次出注时可省去刊物名和刊期。如: 曹道衡《试论“〈春秋〉三传”异同及其地域原因》,《文史》2003年第3辑,第32页。 (五)引用外文论著,可依照中文格式,论著名使用斜体,如: M.I.Finley,politics in the Ancient Wor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pp.11—12. 三、文章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朝代年号,一般在第一次出现时括注公元纪年,公元前纪年加“前”字;二位数以内的公元纪年,数字前加“公元”二字。如: 建安元年(196),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建初四年(公元79)。 四、中国古代朝代年号、古籍卷数等采用中文数字,序数一般用简式,如: 《全唐诗》卷一三七。 基数一般用繁式,如: 《豫章黄先生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通典》二百卷。 公元纪年、期刊卷、期、号、页等均用阿拉伯数字。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060f6858fafab069dc02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