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受生命 心理案例

时间:2022-03-31 01:19: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珍爱生命

——渗透心理教育案例

备课人:毕会革

一、背景:

生命,是每一位母亲用血肉与灵魂孕育的瑰宝;生命,是每一位艺术家用感情和肢体塑造的奇迹;生命,是每一位骑士用勇敢和智慧守护的公主;生命,是每一位智者用心智和时间探讨的奥秘„„ 可见,生命诚可贵。不要轻视自己的生命,不要抛弃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自己的生命。人活在世上,必须将生命紧握在手中,永不放开,永不遗弃。珍爱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学生在这个阶段会面临许多困惑与矛盾,因此,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是此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这堂名为《珍爱生命》的教学课中分三个层次: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要勇于承受挫折,要勇敢、坚强。二是对任何生命都要抱以肯定、尊重、悦纳的态度。三是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多媒体显示)周大观的《我还有一只脚》。周大观是一位台湾小女孩,换软组织恶性肿瘤,写这首诗时九岁。她在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在截去了一条腿的情况下,直到去世共创作了40多首内容灵巧聪慧、真诚感人的诗。我简单介绍之后提问:在这首诗里,我们同学能读到什么呢?一位同学马上有感而发回答道:能读到生命的可贵!她很坚强,非常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便借此揭开了这节课的主题《珍爱生命》。

在这一环节中引用了周大观的诗,对学生是一种触动,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九岁女孩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 (二)引申主题

此处设计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擂台赛,主题:在危急时刻该怎样求生?(多媒体显示)1、你所在的教室突然着火了;2、你遇到了歹徒;3、你家里突然煤气泄漏;4、你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此处注意引导:无论遇到什么紧急情况,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采取的方法要科学,同时请记住三个电话: 110119120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三)升华主题


活动:用双手的手腕部夹住钢笔在纸上写出:“珍爱生命”四个字,同时体会感受。学生一致体会到很难掌握平衡,很难写。这时,我介绍我国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和她的自传体诗《我的梦》。 1998721日,在美国纽约友好运动会上,17岁的桑兰跳马比赛时,因失误不幸摔伤,伤势异常严重:脊椎严重受伤,脊椎粉碎行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她的冠军梦从此破碎了。然而,苏醒过来后的她从没流过一滴眼泪,她以一种勇敢、坚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一切,用灿烂的微笑迎接新的挑战并成为上海星空卫视第一位坐着轮椅的特殊主持人。通过这段的内容,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她的长短,而在于她的内涵,她的价值。 (四)深化主题

活动:创作珍爱生命的誓言、格言。生命誓言:(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一起举起自己的右手,站立宣誓: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不轻言放弃;当自己的生命遭遇困境时,我们要勇敢面对;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威胁时,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当生命不再完美时,依然肯定、悦纳生命;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我们永远不伤害他人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生命!

(五)虚拟空间:假如生命还有三个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最遗憾的是什么?有学生哽咽地说:想帮妈妈捶捶背,因为她身体不好„也有说:“给爷爷买东西吃,因为他爱我,疼我。”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他们为自己仅剩下三个月的生命感到遗憾,更深的体会到“珍爱生命”这一主题。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去理解、体验、感知生命,知道一些常用的求生方法,懂得生命的珍贵,学会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去提升生命的价值,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从整堂课的进行来看,基本达成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心理氛围。一首周大观的诗,一则桑兰的事迹创设出了浓厚的感知生命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打开了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生命。通过体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心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将其中的体验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完善了学生健康的人格。通过授生以渔,增强课堂时效性。以身边经常发生的真实情景为例,让学生掌握自救的方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我想: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2014-10-2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182655dd88d0d232d46a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