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际关系意义: 1、 人际交往是做“人”的绿卡 案例:我姐姐的朋友在生完小孩后没两个月就发现老公有外遇,一怒之下就把孩子留给老公走了,走了以后第三者堂而皇之的就进入了这个家庭,她的孩子就没人管,拉了尿了给换个尿布,哭了给个奶壶子,没人去抱他,也没人摸,更没人和这个孩子说话呀,等等。结果在他们大人耗了两年多之后她把孩子接回去,这个孩子的各种感觉,比如听觉、视觉、等都非常迟缓。两岁的孩子还站不稳。 也就是说从生下来孩子就进入了社会化的过程,每个年龄段都有社会化的任务,而在某个阶段没有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在后期进行弥补可以说是很难,大家都听说过狼孩、熊孩的故事。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就要进行人际交往。 2、人际交往是身心健康的保证 当今社会有什么事可以不与人交往呢?就连玩,也得找个伴、打麻将 案例:有个高一女生给我写了个小纸条说,老师,我来高中后感觉特别孤独,我连吃饭、上厕所都没有伴。 人际交往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雨露阳光,没有她是万万不能的。 2)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 还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有些男生尤其是低年级男生,常常采取制造事端的方式与女生接触。我上大学的时候在一家培训机构打工,当一个英语班的班主任,正好是一群小学生,年龄不统一。班上有个女孩长的特别漂亮,有两三男孩子就总是欺负人家,一会拿纸团打人家,一会给人家衣服后面的帽子里放个东西,那个女孩有时会很无奈的看看我,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些男孩肯定是想引起人家女孩的注意。一天上完课我就留下那几个男孩中的一个领导,说,咱们聊聊呗,他也很大方的说:聊聊呗。 我:你说咱们班女生中谁最漂亮? 他:那还用说,当然是**了(那个女孩)。 我:那你喜欢她吗? 他:谁喜欢她呀,她总喜欢勾引别人。 我:嗯?她勾引谁了啊,怎么勾引的呢? 我装作很惊讶的口气问他。 他:就比如说她总是穿带帽子的衣服,她那帽子还总是张开的,我们坐在后面就可以投篮了呀。(还举了很多例子) 我:哦,老师知道什么叫做勾引了,那**也穿的是那种衣服你们怎么没有投篮呢? 他:给她投篮没意思 我:?为什么给A投就有意思给B投就没意思呢? 他沉思了一会,然后笑笑说:因为A漂亮。 我:哦,就因为人家长的漂亮你就给人家投篮啊,那如果别人因为你长得帅然后在你正写作业写的入神的时候给你投篮你觉得怎么样。 他立马说:他们敢,打他我。 我:你看你生气了把,那你觉得A会不会生气。 他:想了会说,应该会把。但她生气了我们就高兴了,因为她注意我们了。 我:那你们是不是想和人家交朋友呢? 他:哦,就是,但她不理我们,然后我们就欺负她。 我:那当然了,谁愿意和天天欺负自己的人交朋友,你愿意吗? 他:当然不愿意, 我:哦,你不愿意那人家愿意呀? 他:那怎么办 我:那我给你出个主意? 然后我们就像密谋某件事一样,我就说:首先你们得消除人家对你们的反感,不能欺负人家;2、你换种方式引起她的注意。你的英语都会吗?他说不会,我最头疼英语了。我说那就对了,你问她题,态度得诚恳。他说:那好办,我把这题都问了她。我赶紧说:你不能把所有的题都问了,人家会觉得你什么也不会是个笨蛋,咱多丢面子,下来你把题好好做做,然后找出几道有分量的题问问她,然后你们还可以探讨题,慢慢的她估计就会和你交朋友。 下次上课时,他们果然没有欺负人家,下课了我谈话的这个男生就找那个女孩问题,他还转过头给我抛了个眼。在小学生这个比较容易受暗示的群体中进行类似的处理是挺有用的。 (3)初中生同伴交往特点 1、迫切需要同伴: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表现的需要更为强烈。与同学一起活动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乐趣。在生活中使他们感到最为痛苦的事情,就是被同学冷淡、疏远、歧视和孤立。一旦陷入此种境地,他们就感到生活失去了温暖和欢乐。有的学生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孤立,猜到校外去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 2、独立意识增强。由于独立意识的发展,初中生的交往从对成人的依附逐步向独立方向转化,并开始渴望有自己独立交往的天地。他们的交往范围从校内扩大到校外。他们常常私下约定集体去踢球、玩、上网等。正因为这样,家长往往发现孩子一有时间就往外跑,背着成人过一种特殊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不愿意让成人干预,更不愿意让成人涉足。 3、制定特点行为规范。初中生的交往中制定了特定的行为规范。这些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他们在交往中逐步形成、固定起来的。其基本内容是尊重、平等、忠诚和互助。初中生很注意遵守这些交往规范,如果有人“欺负别人”、高密、拍马屁等,他们会群起而攻之。 4、冲突逐步增多。初中生同伴关系经常会发生冲突,这是由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初中生精力旺盛而又易冲动,争强好胜、自控力差。他们的独立性和成人感使其既自信又自负。而强烈发展的自尊感又不允许任何人对其加以藐视。加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对一些影视中武侠人物的模仿,便使一些班级“战争连绵不断”。 (4)高中生同伴交往关系的特点 高中阶段是人逐步完成个体社会化,达到社会成熟的阶段。 1、 集体观念增强。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指出:青年时期是最有“集体精神”的年龄。如果说初中生参加集体交往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使自己不被孤立和歧视,则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参加交往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使自己不被孤立嗯哼歧视。则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参加交往不仅仅是为了免于被孤立和歧视,还包括满足自己归属、自尊的需要。因此在交往中他们十分注意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注意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注意自己的威信和作用。 2、 重视同学交谊。随着同学交往范围的扩大和向纵深发展,高中生寻求朋友、建立友谊的需要也更为强烈。与初中生相比,这种友谊一方面具有持久性。这主要是因为高中生交往涉及到许多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而这种“志同道合”会使友谊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与初中生的泛泛而交不同。高中生的交往具有专一性,关系融洽的朋友很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993b44bd1f34693dbef3e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