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历史》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2-12-21 02:09: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历史 读后感1500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大历史 读后感1500字:

“一部中国文明史,就是一部经济开展史。用经济学的视角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演变,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这是这本书封面写的,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被这句话给迷住了。原因之一是上学期刚好学了一点经济学其次就是本身就喜欢这种独特视角下的分析,这种分析能让人的思维更加具有客观性。

寒假在家,比较冷,在被窝里过冬的时候就顺便把这本书翻来看了,起初看序的时候,实在是太长,又有许多人为此书作序,总之,有点儿枯燥,但是当正文开始之后,便开始觉得好看起来了。由于这本书是小篇章的模式,每读一章,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就简单抽取一些章节来谈谈我的感受吧。

一、轻重之说与国家干预。这个章节讲述了中国很早就开始了国家干预,比方汉武帝采取了由中央上林三观铸五铢钱;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均属平准机构以进行各个地方商品的调度‘盐铁实行官营等······国家干预的存在,使得在一定时间内,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经济市场变得更加稳定。但随着国家干预强度的增大,负面影响那么显现出来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观主体的开展受到制约,其自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二是委托——代理关系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在层层叠叠的行政机构之间中反映得尤为突出。 正如侯家驹在 中国经济史 中说的:“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


是政府与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是国家调整经济运行的两种手段,在资本主义经济兴旺史上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正处在从方案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尤为显得必要。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把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这一转型时期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就现阶段来说,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在注重市场的根底性调节作用的同时,必须强化国家对公共生活领域的干预,才能完成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保持经济的稳定开展。总之,国家干预是一个有效控制经济市场平稳健康开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如何掌握一个度,是一个难题,应引起重视!

二、交子制度的前前后后。这个章节讲述了中国货币的历史。交子作为中国最早的纸币,开创了一代先河,极大的方便了贸易,之后出现的会子,会钞,大名宝钞等,都极大的节约了中国社会的商品交易费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开展。这是一件好事,但是随着纸币的滥发,纸币贬值,通货膨胀,反而阻碍了经济的开展。当今,我们国家使用的是“不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的信用货币〞一般是指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由现金和存款通货构成;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也不以金银做担保,因而发行数量不受金银的储藏数量限制,而受经济开展状况的制约,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国家宏观调控的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c3966b6a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