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问题 摘要:历史,不仅仅记录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同时也记录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史,历史对人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是,现在纵观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堂,可以发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没有几个学生是在认真的听课,大部分学生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玩手机,或者是在看一些别的书。是学生们不喜欢历史么?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们是很喜欢历史的,他们甚至可以把三国时期人物和在其身上发生的事倒背如流。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历史课,而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来谈一谈如何解决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喜欢历史;不喜欢历史课 引言: 如果你现在问在一个班级里面的同学,有谁知道马关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它的内容是什么?估计知道答案的没有几个,但是如果你问诸葛亮是干什么的,估计班级里的同学会给你很多答案。这说明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行,而是学生没有把历史可放在心上,所以如何解决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也是写这篇论文的目的。 1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的原因 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曾经有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学生一般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历史课,但是初中的时候由于我们国家的特色“应试教育”,而且在高考的时候就只有考语数外理化,类似历史,政治等课程都是被看得很轻的,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导致了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老师上课也不是很在意的讲。到了高中和大学亦是如此,由于高考是更加严峻的,所以学理的同学都把历史课当做是“休息课”,大学的历史课叫“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部分学校都定义为考查课,可想而知对其的重视程度了。其次,教材重复累赘过多。翻开初中高中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当高中的学生刚拿到历史教材时,他们就会发现许多内容以前都是学过的,甚至有些内容还没有初中教材描述的详细,对于这些学生们刚学过的内容,在高一上课的时候还会不会再听,作为教师如何再去上同样的内容?这是一个困惑,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还有,教材观点过于陈旧。 我们的历史教材很多都是多年以前所编著的,所以对于某些人物和历史时间的定位也停留在了编书的那段时间。比如说历史书中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是“卖国贼”,因为几乎所有的条约都跟他有关,但是近些年来,人们对于李鸿章已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很多人和书籍已经给了李鸿章一个重新的定位。以上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使得学生们越来越不喜欢历史课。 2如何解决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问题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如果说,一位主编就是一种期刊的风格,那么一位教师就是一门学科的魅力。当今时代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从传授型的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只知道一门社会科学,那就是历史科学”这是从历史学无所不包的角度来阐述的。显然,广博是历史学的一大特征。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很难说自己是合格的。因为我们每天传授给学生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史实,有的内容甚至连教师也觉得枯草乏味,怎么去上好它?更何况学生的知识面在不断的扩大,相应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如果还局限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那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多尝试和探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熟练地掌握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有选择的阅读一些中外名著,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俗话说得好“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此外平时在课余期间根据自己的外语水平可以适当选读一些外国的原版教学资料。总之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如鱼得水,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最终使历史这门学科成为一门有魅力的学科。 2)旧教材新利用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章节的内容和初中的内容有雷同。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变教为导,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教师的主要职责,不仅仅在于教,主要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例如,对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章节,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由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解答。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特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为几个阶段等。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会使学生比较有鲜活感。长此以往,我相信,学生对历史课的积极性也就会被慢慢的培养起来。 3)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这种定位使教师长期以来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据心理学研究证明,害怕的压力会禁锢儿童的智力活动。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所谓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的话,那么在当今的社会,这将成为过眼云烟,在信息时代,任何教师都不敢说自己的知识足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丰富多彩的媒体,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学生同处一个起跑线上,彼此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简单的教与学,它将逐步让位给师生互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必要的前提就是要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美国教育学家艾玛逊曾说过”教育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并且经常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提出质疑,对有独到创新的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在这样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对历史课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了。 4)挑战陈旧的教学观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传统教学的风格较公式化,强调教师要忠于教材,学生要服从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一种·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的心态。教材几乎成了圣旨,教师则成了宣读圣旨的钦差大臣。试问,在这种状态下上课,学生还会对历史课感兴趣吗?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科学史上每次重大发现,都是向权威,向传统发出挑战的产物。我们一直在讲现行的教材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除了与教学内容有关之还与教材给的结论过多有一定的关联。先行的教材中有许多观点已经跟不上学术研究的新成果。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没有必要传播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新世纪的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用新的视角去了解过去,把握未来。以中国近代史为例,在传统教学中,这一段内容无非是中国人的屈辱史,在这短短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中国人有签不完的卖国条约,有不吃不喝几年都赔不完的赔款,难道中国近代史就仅仅只有这些内容吗?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南京条约的签订,才促使林则徐、魏源首先觉醒,开始学习西方,正是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惨败才促使清廷大员曾国藩、李鸿章下决心搞洋务,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由此产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雏形。正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给日本这样一个弹丸治国,才促使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尝试西方的政治制度,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人如何寻求救国道路的一段奋斗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fb2192dd88d0d233d46a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