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反思(1100字)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西丰一中张玉霞 一、历史课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 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有些遥远,同现实之间联系起来并非随时都能做到。不过,有时如果能够用心,留心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还是能够寻找到历史上所发生之事与现实生活的链接,而如果一旦找到这样链接,在课堂上稍加运用,还是能让课堂增色,也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历史课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三、历史课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历史课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五、历史课要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指幻灯、录音、录相、影碟、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现在,多媒体教学在一些发达地区正迅速推广,它代表着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也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但是,在有些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被时代抛在后面,不能抱着一本书、一支笔、一张黑板的传统教学不放,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并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历史课的时代感和趣味性 六、历史课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第二篇:历史课教学反思 600字 历史课教学反思 客路中学冯腾玉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七年级学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活课堂气氛。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338bb14d2a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