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性正浓》读后感 《谈性正浓》读后感 《谈性正浓》:于性之外的趣味 说来惭愧,有时候和三四个无聊友人(同性)看到电视里火辣的丰乳广告,就感叹“从前的孩子真幸福啊,我们那时候……”是的,在丹碧丝广告刚泛滥的时候,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气就已经过去了。但是青春期过去了,只是性朦胧阶段过去了,情感往往在包括婚姻的时候,才真正便显露出我们关于性与爱的教育的先天不足。不止一次看到资讯有人说这个网络资讯时代是“审美不能自理”的时代,其实也是“感情不能自理”的时代,只要去看看各大回来门户网站的首页,然后从那些“泛红”的标题点击进去,必然可以到达数以百计不能自理者的乐园——“两性论坛”之类。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落差,一边是高速前行、色情泛滥的网络时代,一边是从未有过正确的性导向和爱人教育的边无知者。所以,拿到这本《谈性正浓》的时候——更准确表示看到一个“百名作家”的傲视群雄豪华谈话阵容的时候,并翻开目录有“换妻”这样的题目跃到瞳孔里的时候——如果封面是纯色的,会周先生误以为是本“性爱白皮书”。 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少女之心》这些书没错从来不曾在民间消失,但是“精英谈性”无疑在中国是罕见的,更何况是大规模的一群赫赫有名的精英。感观中李敖之女李文有篇杂文也两篇叫“谈性正浓的种群”,开篇好像说要解放观念首先解放语言,她举荤段子之例,而《谈性正浓》这部书里是用文字对谈(形式虽是座谈,但想必甚至于作家们是用文字交流),文字有遮蔽性,更何况是公开的文字,所以包括主编荆歌在内,每逢一个话题,都自我撇清——我没网恋过、我没外遇过、我没换妻过(这个更要说不想也没想过)。这种撇清当然不利于话题的深入,但在遮掩之下,见解社会学家们仍然有许多有意思的见解——或者只是说一种形容,也很有意思,比如毕飞宇谈到萨冈的性描写“像一条船颠簸在远海,简单极了”;或者诗人汤海山讲到性感“是等着路过的风景,和心理那点秘不外宣的好像逢着了、撞着了”,这些随处能翻到的句子,是对谈话者掩饰物象之外的意趣。 李文讲荤段子可以调节气氛,《谈性正浓》里也“收集”了一些“段子”,仅《换妻》一节就有五六个“段子”,有杂志上才的小道消息,有亲耳所闻者,有博览群书得来的——这几点都是作家们有的“特有资源”,小说家导演都是日常生活的观察家,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有格外的敏感和体悟,当然读书更是必修课,所以《谈性正浓》带给我们的只不过要比“性”,甚至单纯的情感,这个话题更多、更广泛。 此书封面上的宣传语是“一部敏感话题的对话录,一部情感生活的指南书”——我觉得“指南”倒也未必,这些作家常常“指东打西”,更或许就像诗人直言“功夫在诗外”,它提供了性和感情诗歌散文之外的一些随想和领悟。有些思想的片断,做成小说太短,做成诗太小,收录在一本谈话录中曾,以免如唾水波也好。惟一的遗憾是,这部谈话录,味道还不够“浓”,或者说这些精英们多少显得有点顽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6103b0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