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的儿子都有谁 长子赢荡,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到了晚上,武王气绝而亡,年有二十三,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右丞相樗里子追究责任,将孟说五马分尸,诛灭其族。 次子,赢稷,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嬴姓,名则,一名稷,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前307年,秦武王意外死,诸弟争位;赵武灵王与秦国的魏冉等大臣合谋,于是得立,是为秦昭襄王,简称秦昭王。昭王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最著名之公元前260年打败赵国的长平之战就是在其在位晚期发生的。前256年,昭王灭东周。前251年,昭王死,年七十五。昭王在位时间长久,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军备战,富国强兵,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 公子华,即秦惠文王赢驷的儿子之一,名赢华。赢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周显王扁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诸侯国合纵对抗秦国。秦惠文王对此感到十分头疼,客卿张仪立即建议攻打叫喊得最凶的魏国。很快,赢华和张仪二人便率领秦军围攻魏国之邑蒲阳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一举克之并占领。之后,赢华率秦军驻扎在蒲阳,而张仪却返回秦国。回来后,张仪向秦惠文王说,“请大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且派公子赵繇到魏国做人质。我能说服魏国脱离合纵之势。”秦惠文王十分好奇,但还是同意了。之后,张仪跑到魏国对魏宣惠王说:“你看,秦国对你们魏国还是很厚道的。这不,秦王令我将蒲阳归还与您,还将他的儿子做人质。魏国可不能无礼于秦国啊。”魏宣惠王十分高兴,将上郡十五县都交给张仪带去给秦国,以表达谢意。如此一来,“五国合纵抗秦”被分化瓦解,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惠文王拜为太宰丞相。在赢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称咸阳华氏。 大批能臣造就了秦国在惠文王时代的辉煌,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识人驭人的本领。秦惠文王即位后的第一个对手就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秦国的法治建设已基本成功,倒是独掌大权的商鞅的存在成了秦国改革成果的最大威胁。秦国的法治建设是靠强力完成的,也就是商鞅所说的霸术。在法治建设完成后,秦国有两个人是双重性质的,秦惠文王和商鞅。他们由于拥有巨大的权力,既是法治的最强维护者,也是法治的最大危害者,而君主制下的法的象征只能是一个人。商鞅的悲剧根源就在这里就算秦孝公没有暗示,秦惠文王也要除掉商鞅。象商鞅这种人,秦国不用,也必然是不会让别国来用的。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后,以商鞅造反查无实证,公子虔和公孙贾纯属陷害为由,顺手除掉了二人及其大量党羽。秦孝公没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重用张仪连横破合纵,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亮点。对张仪,赢驷求之,试之,任之,信之。在秦与到列国间复杂的邦交斗争中,多次逆转危势,击溃五国灭秦之兵。继孝公用商鞅之后谱写了又一页君臣合璧华彩篇章。自此,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国用士“不唯秦人”成为不变的路线。用张仪。又不唯采张仪之策。当张仪与司马错对是否平蜀发生激烈辩论时,赢驷毅然委任司马错领军平蜀,展现了赢驷审时度势,高屋建瓴的王者风范。 秦惠文王刚解决了内部因商鞅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他和崛起的秦国就开始面临挑战了。第一个挑战秦国的人就是惠施,也就是惠子,他是宋国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70年,逝世于公元前310年,战国时代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虽然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国为王。魏惠王在位时,魏惠王由于惠施的与齐连横策略的失败,采用秦相张仪的秦韩魏合纵伐齐楚的合纵策略,赶走了惠施,任用张仪为魏相。但由于秦国的真实目的是削弱韩魏,被魏惠王识破,张仪也被赶走了。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惠施重新回到了魏国。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曾随同魏惠王到齐国的徐州,会见了齐威王。除此之外,他还为魏国制订过法律。当时六国之间已经离心离德,惠施的挑战实际上宣告失败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c97312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