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

时间:2022-04-10 19:4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校长期坚持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原则,着力构建院校二级管理、校系(所)三级架构的科学高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和谐发展,激发基层教学科研组织的活力,充分调动教师致力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主体,金融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经、管、法、文、理、工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学校拥有38个博士学位培养专业、67个硕士学位培养专业(含15个硕士专业学位)32个本科专业,设有27个学院(中心、部)等教学单位。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涵盖31个二级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及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英语9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西南地区首家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国首批注册会计师(CPA)培养基地,是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单位;2008年,成为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院校。设有中国人民银行模拟银行实验中心全国金融系统出国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培训中心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西南财经大学出国培训中心 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并设有国家“211工程专项建设的金融科研实验中心计电算化统计分析等一批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科研强校,充分发挥金融研究和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优势,着力研究国家金融、西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繁荣经济科学、服务金融事业、发展地方经济的研究特色。学校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取得科研成果18000余项,完成了4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以及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横向应用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300项。教师及研究人员出版的成果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经济学家》杂志是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跻身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栏建设《财经科学》为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两刊连续三届均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大师铸大学,大器方乃成。学校现有教职工1676人,其中教师1231人,有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导师154人;还聘请了486位国内外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为我校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教师中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人,教育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4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选4人,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选11人,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1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3人。学校坚持引进为要、培养为重,凝聚为纲、创业为本,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构建财经学科人才高地。采取超常规举措引进海外人才,学校领导多次率团赴海外招聘;截至目前,已引进全职海外博士近90人、讲座教授45人、课程教授61人,开创了人才引进工作的新局面。成立了以海外引进人才为主体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07年起,特聘6名海外知名学者担任有关学院院长。推进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创新为魂教育新理念,构建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模式及合型财经人才培养项目,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281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硕士研究生4920人,博士研究生990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外留学生及港澳学生,以及成人教育学生万余人。建校以来,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3万余名,其中金融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以及到金融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居全国高校前茅,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各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险、证券、工商企业、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许多毕业生已锻炼成长为我国金融、经济部门和各行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一些学生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外著名机构任职和国外大学任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e7ae24dd36a32d7375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