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独不见》原文译文鉴赏

时间:2023-02-28 11:14:3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沈佺期《独不见》原文|译文|鉴赏

《独不见》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刻画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全诗辞藻典雅,华美艳丽,情景结合,意境鲜明,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独不见》原文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注释

⑴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⑵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⑶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旧读 dài 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⑷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⑸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⑺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⑻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⑼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

鉴赏

全诗从多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诗一上来就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

中间四句用两两对称形式刻画这对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丈夫远戍辽阳,妻子独居长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农历九月,已是深秋气候,京师长安一带西北风飒飒送寒,萧萧落叶伴随着邻家厨房里隐约传出的阵阵刀砧声而飘零,少妇很自然地想到别家团聚的欢乐,自己独居闺中的凄楚,从而对长期应征戍边的良人的思念感情油然而生,不能自遣。更何况"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远征辽阳的丈夫长久没有音讯,存亡未卜,独居长安城南的妻子又遇上深秋的漫漫长夜,无法入睡。这两联前后呼应紧密:"白狼河北音书断"呼应"十年征戍忆辽阳""丹凤城南秋夜长"则呼应"九月寒砧催木叶。"两条线索,相互交叉勾联,明写长安的妻子,暗写辽阳的丈夫。地点由长安到辽阳,万里迢迢;时间则分别十年,音书断绝。长安的妻子空闺独守,秋夜忆念良人,这是明写的。而征戍辽阳的丈夫,音汛渺然,是死是活,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可能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已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也可能是"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29b626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