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独不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4-04-09 09:06: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沈佺期《独不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①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凤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

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一位长安少妇在寒砧声声、落叶萧萧的秋夜,因思念

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而夜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情景(2分)。寄寓了诗人对因战争而失去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2分)

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寓情于景: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少妇对久戍边

塞未归、音书断绝的丈夫的思念与担忧(2分)。②对比: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难眠,时空阻隔,突出了少妇“含愁独不见”的愁绪2分)(写拟人、对偶,且有适当赏析可酌情给分。

3)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

来的疾苦。

4)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

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地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等。

译文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

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赏析】:

《独不见》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刻画

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全诗辞藻典雅,华美艳丽,情景结合,意境鲜明,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

全诗通过一个少妇秋夜思念戍边丈夫的生活剪影,向读者展现一幅战争破坏

人们和平安宁生活,给一个原本可能是幸福家庭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形象画面,使读者很自然地对诗中的主人公一明写的卢家少妇和暗写的出征的丈夫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这首诗表现技巧也很出色,开始运用比兴手法,以玳瑁梁上双栖的海燕反衬

这对少年夫妻长年离别的不幸.中间两联对偶工致,不但句对,而且词组也对,"狼河""丹凤城"均为地名,""""均为颜色、""""均为动物,构成律诗中的工对.结束一联运用设问句式,"谁谓""更教",一气贯穿到底,造成含蓄蕴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心雕龙·隐秀》)的意境,读来情味深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3813415a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