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别称

时间:2022-03-25 15:58: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的别称

(一)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 域,

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 见九州同。”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 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 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 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 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 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 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 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 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天下共分八十一州,中国只是八十一州中的一个州,名 为“赤县神州”。

(二)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 州。”《谷梁恒五年传》

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三) 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 始

于战国后。


(四)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 周皆

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

外国叫海外。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 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 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 东。”

(五)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 《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

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六)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

棱。”

(七)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 与比

功。”晋朝张景阳《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八)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又据《汉书•郊祀志》载: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 “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十)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

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 地理图志。

(十一)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 州怀

德。”

(十二)六合,即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 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朝灭六国也说“秦王扫六合”此 六合指六国合并。

(十三)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

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 “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十四)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 省一


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 《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十五)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

《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

十六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 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 中国说》: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2c5f52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