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与和风细雨 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一直是我育人的座右铭。因而我认为学生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有习惯的好坏罢了。那么所谓的学生行为偏差现象,在我看来只是学生在其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思想上的疏通,而导致他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使得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偏激,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现阶段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但又尚未完全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认识目标,那么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是受益终生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我们常把学生比喻成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当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缺水,影响生长的时候,我们是希望暴风骤雨、还是和风细雨来为他们补充水分呢?答案是干脆而又唯一的,我们当然希望是用和风细雨来慢慢的浸润我们的幼苗。然而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长们的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多采用暴风骤雨的形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我的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薛冰(化名),她是一位从外校转学来的女孩,平日里的她沉默寡言,不善与人沟通,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因此她也深得老师和学生的喜欢。在起初的日子里,大家都以为她是位文静不爱说话的女孩,但是随着相处的逐步深入,我发现薛冰是一位内心极度向往自由,向往自由生活的女孩。但是她为什么又表现出沉默寡言的表象呢?我开始试着与她深入交谈,开始的几次交谈中她并未向我表露出她的心声,为了化解她心中的顾虑,我开始试着和她以朋友的方式谈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我和她成为了一对真正的知心朋友,她也开始向我吐露心声。我才知道,原来造成她现在这种表象的原因,来自于她家庭教育中的“暴风骤雨”,薛冰从小学以来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且活泼开朗。由于她的家庭对她的将来寄予了厚望,到了高中阶段为了能让薛冰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的父母几乎为她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努力,但是越是这样薛冰的心理压力越大。在一次择校考试时,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她发挥失常,未能进入重点学校,紧接着来自家庭的是劈头盖脸地问责,使她产生了一种负罪感,慢慢的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每次与同学在闲暇的时间放松一下之后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感。她的个性被压抑了,她的爱好被搁置了,由于精神上的过度紧张而导致了她时常会出现失眠的症状,她的身体素质也开始下降,然而她的父母虽然很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却忽略了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关爱。当我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我深感忧虑,我担心一个天性开朗的女孩会在这无形的压力中产生出不正常的思维方式。我决定要帮助薛冰,我找到了她的家长,与他们进行了坦诚的交谈,交谈中我要求她的家长要以现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能过高地强行为孩子设立人生目标,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教育孩子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感化他们,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灌输过高的家庭期望值。在与我的交谈中,薛冰的家长也第一次真正了解到了女儿的心声,他们也感到震惊和懊悔。在这次交谈后我要求薛冰的父母让孩子独自寄宿在学校,并且经常鼓励孩子走出去与同龄人交往,她的父母接受了我的请求。在接下去的日子里,起初由于一下子离开了父母全身心的呵护,薛冰有些不适应,因为没有父母在午睡后叫醒她而迟到等问题时常出现。但是薛冰很快地将自己的生物钟调整了过来,而且她慢慢的开始喜欢上这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心情也开朗了许多,她时常会跟我说她现在在学校比在家要开心得多。为了防止薛冰因为长期禁锢获得“自由”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我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时常给他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不断地引导她为自己设立阶段性的目标,并让他担当班级里面的一些重要事务的组织工作,通过这些细节工作,让他在思想上相对自由的同时还保留着一定的责任心和进取心,这种模式持续了近一个学期。现在看来薛冰的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不断地上升,每次考试都能排在年级的前列,另外在其他方面他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才华,在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她也开始慢慢地崭露头角。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暴风骤雨式”的教育方式不是教育的有利方式,她不利于孩子正常的身心发展,相反“和风细雨”,在生活中能逐步地向孩子们渗透良好的教育观念,不但能让孩子感到轻松,而且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增强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更加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0148fb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