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国画[国画大师张大千荷花作品赏析] 中国艺术期刊张大千(1901-1984)名正权,后改名猨,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 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他于晚年又开创出具有现代新气象的中国水墨画风,其创作范畴庞大复杂的程度,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亦是少见,可谓是承前启后,集大成的画家。他的酣畅淋漓而内涵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于精致的写真精神,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旅居海外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擅长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秋海棠、牡丹、兰花、水仙、梅华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张大千荷花画主要特点】张大千在花卉画中以荷花画居多。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外,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大千荷”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创泼墨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 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他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张大千荷花张大千在一生中所画的荷花作品成千上万,除了在绘画风格反面存在规律外,就是在题字、用印方面也有规律。他在画荷作品上多钤“三十六陂秋色”、“冷香飞上诗句”等印。多题“三是鸥世界凉”、“江妃出浴”、“水殿风来暗香满”、”“塘坳闲意思池面好丰神”、“云破月来花弄影”、“媚水花开粉未干”、“君子之风其清穆如”等。张大千画过朱荷、粉荷、黄荷、白荷、墨荷、金壁荷;画过风荷、晴荷、雨荷、秋荷;画过没骨荷、工笔荷、写意荷等,总之,他笔下荷花均是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 张大千画荷的风格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师古期:关于张大千画荷的师承问题,他在《四十年回顾展自序》中说道:“予乃效八大为墨荷”。由此可知,他画荷最初学八大山人,年龄在二十一、二岁。通过他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画荷作品,可以看出还临摹过陈白阳、徐青藤、石涛、陈老莲、新罗山人等,主要是取八大山人之“韵”,取石涛之“气”,溶石涛,八大于一体。对于气韵问题,张大千说:“画荷,最易也最难,易者是容易入手,难者是难得神韵。”二、集古期:张大千自三十多岁至六十岁左右的荷花作品风格多样,富于变化。他在八大、石涛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这一时期张大千画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荷花的花瓣上采用复笔点缀的方法,起提神醒目之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2429c1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