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江湖之远,不妨来首“打油诗” 作者:李聪 来源:《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2019年第02期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璀璨最绚烂的艺术结晶,尤其是唐诗宋词,已经深深地浸入到每一个国人的骨髓血液之中,从启蒙学语,到系统教育,一首首朗朗上口、韵律十足的经典诗句,经过反复背诵,印入脑海,成为我们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能做诗词,也不代表全是佳品,但有一种诗体人人可以作,那就是在形式上和韵脚上稍微注意,押韵成趣,诙谐幽默,雅俗共赏的“打油诗”。 [“打油诗”由来] 打油诗早在唐代就有之,与士大夫传咏创作的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不同,打油诗创作容易,遣词造句随意自然,俚俗村语、乡间趣谈皆可入诗,风格别致,传神生动,或诙谐或幽默,或讥讽或调侃,往往一语中的,引人深思。以口语入诗,传播迅速,民间基础极为丰富,因此深受普通百姓欢迎。 打油诗,非生活情趣盎然者不能为之。为什么叫“打油诗”呢?据说中唐时期,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他的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张打油之所以闯出牌子,以至这类诗竟冠以他的名字称之为打油诗,还有一段轶事: 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刚进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照壁上面写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大怒,立即命令左右,查清作诗人,重重治罪。有位师爷上禀道: “大人不用查了,作这类诗的不会是别人,一定是张打油。”大官立即下令把张打油抓来了。张打油听了这位大官的呵斥,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道: “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不信,小的情愿面试。”大人一听,口气不小,决定试张打油一下。正好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于是便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也不谦让,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一听,连说:“好气魄,起句便不平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 “也无援救也无粮。”这位大人摸了摸胡子说: “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三句: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这几句,与“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连这位大官也惹笑了,终于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扬名。 “打油诗”的称谓也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苏东坡] 张打油开创打油诗的先河后,诗词大家也常常凑热闹。据传苏东坡遇到两位“秀才”不认识“文庙”(繁体字:文廟)牌匾上的字,一说“文朝”,一说“丈庙”,一个建议查字曲(典),一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个建议询问苏东皮(坡),于是调侃道:“文朝丈庙两相疑,当路争论众更奇;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后问我苏东皮。”虽是传说,可打油诗亦庄亦谐,讥讽传神,妙趣横生。苏东坡还有一首打油诗《洗儿》被列入其作品集: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讥讽当时权贵,平淡之中充满机锋。 [解缙] 据传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明代的解缙。解缙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等。解缙侣岁时得了乡试第一,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缙随口《春雨》: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用以解嘲,同时还回击了旁观取笑者,不愧机智幽默。 [唐伯虎] 吴中才子唐寅唐伯虎,诗书画俱绝,然而一生命运多舛,生活困窘,据说他曾有一首打油诗《除夕口占》感叹:“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幕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情景凄凉,令人心酸,心情旷达,让人敬佩。 [康熙皇帝] 清朝康熙皇帝文学素养颇深,据传巡视的时候,一翰林学士把“翁仲”的石人像说成“仲翁”,康熙回宫之后,写了打油诗: “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此诗妙在将错就错,以讹反讹,故意把“功夫”“翰林”“通判”三词统统来个颠倒,用这一连串的反语冷嘲热讽,奚落戏弄,十分辛辣,而且机智俏皮,幽默风趣,读来可笑而又有言外之意,算得上打油诗中的上品。 [张英] 康熙朝宰相张英的家人,因老家安徽桐城宅前的空地同邻居起纠纷,飞书京城希望张英干预,然而张英却寄回一首打油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邻居见状,也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如今古迹犹存,邻里和睦传为美谈,堪称打油诗中的佳品。 [司马光]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自幼聪慧过人,思维敏捷。据说,司马光在幼年时,有一次,随两名学士登岭,途中二学士联句,洋洋得意,很瞧不起年幼的司马光,并言: “竖子亦能诗否?”司马光脱口而出,吟了一首《登山》趣诗:“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归一望。”前两句犹如小孩子的口语说话,显然没有什么深文大意,但形象逼真,趣味横生;后面两句先写登山情景,后写登山感受,从而突出主题。整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诗语言运用,亦庄亦谐,雅俗相济,韵味悠长。二学士听罢不由得大惊,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另类“打油诗”] 尚有另类打油诗,虽然言语粗鄙,也有不少作品值得把玩,令人捧腹,忍俊不禁。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薛蟠,不学无术,在行酒令时的打油诗:“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作者以此把薛蟠的浪荡公子呆霸王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记忆犹新。 民国期间山东军阀“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寡廉鲜耻,胸无点墨,然而偏要卖弄斯文,作诗无数,堪称另类打油诗“集大成者”,其中不少流传甚广,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调侃典型,比如《咏泰山》:“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天上闪电》:“忽见天上一火链,疑是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篩石灰。”《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三个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诸如此类的打油诗,让人看后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到了近世,打油诗更是遍地开花,同样是两极分化,颇有创意的当属近几年的“老树画画”,以寥寥几笔水墨绘画,然后配之颇有情趣的打油诗,诙谐幽默,自成一体: “红尘多可笑,到处在胡闹;移床悬崖间,好好睡一觉。” “阳台种些花草,竟然郁郁葱葱;没事花间晃晃,装作走在山中。” “潇潇一夜秋雨,醒来没个头绪;想想外边世界,还是接着睡去。” 诸如此类的肆意打油和充满睿智的作品,吸粉无数,拥趸百万。 打油诗是个雅俗共赏的舞台,通俗易懂,人人皆可。好的打油诗,虽然平仄不严谨,然而不露锋芒,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堪比格律诗词;亦庄亦谐,幽默讥讽,机智灵动,有声有色;雅俗共赏,广为传咏,眼界开阔,充满机锋;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之余,尚能余味无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331ee2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