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过扬子江·天将天堑护吴天翻译赏析

时间:2022-08-10 18:1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过扬子江·天将天堑护吴天翻译赏析

《过扬子江·天将天堑护吴天》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崤函百二关。 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表金山。 旌旗隔岸淮南近,鼓角吹霜塞北闲。 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 【前言】 《过扬子江二首》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称赞扬子江形势险要,景观雄丽,交通便利,含蓄地表达了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天意不能代替人为的观点。组诗写景结合形势,意境开阔,感慨深远。 【注释】 ⑷天堑:天然的壕沟。《南史·孔范传》“隋师将济江(伐陈)……范奏曰:‘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吴天:指今长江下游江南一带,苏州原为春秋时吴郡,至宋与杭州都属浙江西路。 ⑸崤函百二关: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崤函是崤山和函谷关的合称,今陕西潼关以东到河南新安县地。百二,或解释为险地置兵二万,可抵敌百万;或解释为守兵百万,可拒敌二百万。皆极言秦地险要。 ⑹玉塔:喻金、焦二山,如双塔矗立。 【赏析】 第二首诗从议论入题,载重而来,不见痕迹。开头表出长江的天险地利。首联极言长江之险,用“天堑”直接代指扬子江,说长江天堑是南宋的天然屏障,崤山、函谷关也难与之相提并论。颔联以具体的形象加以形容,上句描写长江澎湃的气势,如万里银河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回;下句描写金、焦二山挺拔的气概,高耸云霄,隔江对峙,犹如一双玉塔。前两联极写长江天险,气势宏伟,意

1


境开阔。尤其是颔联,“银河”“琼海”“玉塔”“金山”,句中自对,“表”名词转动词,“金”字一字两用,都显得巧而不俗。清词丽句,把祖国山河写得非常可爱。 颈联从正面点明当时的形势。出句写江之北岸,战旗飘拂,正是淮南边备之地,着一“近”字,金人逼迫之势可见。船行离对岸越来越近,诗人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对句写“鼓角吹霜”正是边塞景象。看金兵“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听金人“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扬子江此时似乎变成了玉门关,直教“金山端的替人愁”(杨万里《雪霁晓登金山》。着一“闲”字,则宋之无能,金之得意,自在言外。此句与前首“六朝形胜雪晴中”,同一意思。尾联点题,以轻笔很巧妙地结束全篇。“风色”便是“天时”“沧波千顷”便是“地利”,然而,“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这天时和地利只不过是“片时间”而已,实不足恃。陆游之愤激在这里是看不到了,因为杨万里实在是太“温柔”了,因而“关心国事的作品远不及陆游的多而且好”(钱钟书《宋诗选注》 这两首诗在章法上颇为一致:首、颔二联,描写江上景致,气象宏阔;颈联结合形势,感慨深远;尾联似乎难以与前三联相称,实极有深意。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7118454a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