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一点感想

时间:2022-09-16 12:04: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一点感想

亚里士多德,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被恩格斯称为“古希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他学识渊博,在当时各个知识领域中都进行过独立的研究和探索,不但对欧洲的哲学思想而且对欧洲的科学文化发展都发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至今,欧洲的学术思想界仍然相当重视对他的研究。他虽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并不墨守成规于柏拉图的体系。相反,他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这是我在各种搜索引擎上搜索到的对亚里士多德的部分介绍。“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原文翻译过来是“柏拉图是朋友,但是真理是更大的朋友。

在我看来,柏拉图的“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理念确实无法在当今时代立足。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现在很流行的“柏拉图式恋爱”,讲的都是虚幻的,把精神和肉体分开来的感情,这样的感情怎么维持长久?唯心主义在现代是被批判的错误的思想。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具体的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这种唯物主义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你不能说你看到的牛马不是牛马,到的树不是树吧?离开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只是头脑中的东西的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我想亚里士多德在感怀师恩的同时,却对柏拉图的理念产生异议,提出“柏拉图是朋友,但是真理是更大的朋友。”是没有错的。

但是,后人把这句话引申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并且大幅地贬低教师的价值,把真理看作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就不能单纯地判断这句话是对还是不对了。

一方面这个观念是对的。现在的传统教学,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不管懂不懂都一股脑儿把知识都在一节课内该讲的都讲完,这种教育我的一个香港朋友就说,是“填鸭式教育”。在香港这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虽然回归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邓小平同志说的“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也越来越多地进行着,却还是逃离不了中国传统式教育还是实行着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这样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对老师毫不怀疑,现在很流行的是新课改,我们应该想想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怀疑能力,让学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在这一点看,,真正做到“吾爱吾师,吾尤


爱真理”。说得再好不过。

古代的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现在又被人引申为“尽信师不如无师”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也是这个道理,意在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老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时代特点运用新的理念,要有一点创新精神。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是不能培养出创新精神人才的。“尽信师不如无师”这一概念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另一方面,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人,崇尚的是自由、平等、个人、理性。在我一直以来的了解中,西方人的思维逻辑办事方式更注重“理” 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办事方式更注重“情”。那么,中国人把一个西方人的名言翻译成“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似乎有些不符合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的处事方式了。我们中国人的人生哲理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儿子做了坏事,做父亲的要替他隐瞒,父亲做了坏事,儿子也要替他隐瞒,真理就在这里面。这个意思是,这样做才符合人性。西方人是,我爱我的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就是说当发现老师讲的有问题时,当然要相信真理,不相信老师。这是西方人的人生理念这两种做人的理念,正好说明了东西方人不同的人性基础:中国人的人性基础是仁———建立在亲疏等级观念上的一种普遍的爱;而西方人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自由。我只能说,真理是死的,固定不变的;老师是有生命的,是会犯错误的。字典里都是死板的真理,你不能搬着一本大字典一个劲地死记硬背,而忽略了老师的循循善诱的作用,虽然老师不一定教的都是真理,但是老师会使我们更好地发现真理,老师会有错误,但是不能否定老师,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最起码的是对知识的尊重。

我似乎更偏向于这句话是错误的,可是大多数人会认为“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是正确的。我想,前人的名言我们要很好地来借鉴,但不能把它当做至理名言,那个“理”字还是要经过细细斟酌的。

以上就是我对亚里士多德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一点感想。

PS:第一段借鉴百度百科



08021604孙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7d59a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