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怎么歌唱 [试析中国古代的歌唱方法]

时间:2022-08-26 11:1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是怎么歌唱 [试析中国古代的歌唱方法]



摘要:《吕氏春秋・古乐》中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 在《乐记・师乙篇》中,公孙尼关于歌唱的观念是这样说的:“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乐府传声》要求歌唱者要正确的掌握“五音”、“四呼”与“四声”,并且在歌唱时要唱清楚和交代好一个字的“首”、“ 腹”、“尾”

要:无论是在东方海是在西方,歌唱在最初的时期,就不仅仅是自娱自乐,它起到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作用。这些功能的体现,进一步加快了歌唱艺术的发展,也随之产生了关于歌唱的学习、练声等技法理论。 关键词:中国古代;歌唱方法;歌唱观念;歌唱理论 《吕氏春秋・古乐》中说:“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又说:“皇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听凤凰之鸣,以制十二律。”意思是说,音乐是来自对山林溪谷声音的模仿,来自对凤凰叫声的模仿。当然,不仅仅是山林溪谷之音和鸟叫声是人类模仿的对象,大自然的所有一切声音,都是人类模仿的对象,人们由此创造出了简单的旋律。而人们最初的模仿是使用自己的嗓音来完成的,这就是最初的歌唱,这是魔法产生歌唱的观点。下面我就谈谈中国古代有关歌唱的方法。 一、《乐记》的歌唱观 在《乐记・师乙篇》中,公孙尼关于歌唱的观念是这样说的:“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师乙是一名乐师,这里记载的是师乙对歌唱的论述。“槁木”是枯木,“倨”的意思是微曲,“句”是指甚曲。我们不难看出,短短的数语,准确的指出了歌唱者该如何运用气息,如何演唱。其技法要求与审美标准和今天的声乐教学意见非常接近。看来,在两千多年前,歌者就已经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严谨、细致的歌唱理论。 二、唐代的“歌唱发声法”及白居易的观点 唐代的《乐府杂录》,记载了当时“善歌者”对歌唱发声法的要求:“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显然,如何运用气息,如何控制好气息的运行,被看作是歌唱者最重要的技术,要成为优秀的歌唱者必须掌握的发声方法。这说明了在唐代歌唱方面所能到达的技术水平。 唐代的白居易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名杰出的音乐家。它自己能弹奏古筝,十分喜爱听人唱歌,对《霓裳羽衣》、《高调凉州》等乐曲极为熟悉。对于歌唱,他的管观点是:“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也就是说,他认为音乐的改进,歌声的优劣首先不在于歌者本人,并不在于乐器和乐曲,而在于是否政通人和。在古代这种艺术的思路,无论在官方还是在文人阶层,都有相当大的代表性,当然这种思路我们不能够完全赞同。但白居易在一首诗中提到的声情并茂,却是对古今中外歌唱者的基本的艺术求:“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古代有许多歌者,像春秋时期的韩娥、秦青,唐代的永新、念奴等都留下了许多有关歌唱的故事,我们凭借着文字记载,能够感受得到他们有这美妙的声音,感受到他们的声情并茂。 三、沈括谈“字声结合” 宋元时期,歌唱

.




艺术蓬勃发展,歌曲形式和演唱风格多种多样,出现了许多关于歌唱方面的论述。《梦溪笔谈・乐律一》中说:“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耳,字则由喉唇齿舌等字不同。当使字字举木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无处磊魂。”这段文字说明了在演唱中吐字的重要性:“声中有字”,“字中有声”吐字要和声音融合,每个字像成串的珍珠连贯一致,才能够做到圆润动听。今天的声乐教学中十分强调“字声结合”,就是继承了这种美学观念。 四、《唱论》与歌唱技法 元代的《唱论》是中国音乐史上重要的论述歌唱的著作,它主要论述了宋元戏曲歌唱的方法、节奏。书中就歌唱气息的使用、吐字的方法、声音的色彩、歌唱的技法、演唱的风格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如仅仅是歌唱的运气方面,它就例举出了“偷气、取气、换气、歇气、就气”等技法;关于演唱的乐感、旋律美,它指出“唱的雄壮的,失之村沙;唱的蕴拭的,失之也斜;唱的轻巧的,失之闲贱,唱的本分的,失之老实;唱的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飘的,失之本调”。这里将得就是歌唱的技法:声音的轻重缓急、旋律的抑扬顿挫,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分寸,而这种分寸的把握,就有赖于演唱者个人的乐感和修养。 五、《乐府传声》谈歌唱的“咬字”和“吐字” 清代,徐大椿的音乐著作《乐府传声》集中论述了戏曲声乐艺术。这部书是在总结昆腔的演唱经验的基础上撰写而成了的。他重申了唐人白居易的艺术观点,即唱腔一个“声”、“情”兼备,以情为主。然后他进一步认为,演唱者在扮演“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的时候,要用自己的唱腔把不同的人物性格揭示开来,用唱腔把“中意奸邪、风流鄙俗、悲欢思慕”的角色区分开来。风重要的是,徐大椿海提出:演唱者要“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自语”,即唱者本人要与剧中人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诶”。《乐府传声》要求歌唱者要正确的掌握“五音”、“四呼”与“四声”,并且在歌唱时要唱清楚和交代好一个字的“首”、“ 腹”、“尾”。 徐大椿在《乐府传声》的论述中,还涉及到了一个较为重大的问题:汉字作为一种由声母、韵母、声调你三者合成的单音节文字,歌者在演唱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好歌曲演唱中的咬字和吐字?这是中国人在歌唱时遇到的特殊问题。中国人以后再用西洋唱法演唱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更加的突出。北音和南音的融合、汉字的吐字问题、在西洋唱法中汉字的处理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都与中国未来的歌唱艺术切相关。 综上所述,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歌唱理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朝代,对歌唱的表达和论述时不太一样的,但是他们对歌唱要求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要求声情并茂,但在演唱有剧情的作品时,不仅要求声情并茂,还要求演唱者神形兼备,这样才能完整完美的表达作品,使听众感觉到演唱者就是角色本人。所以,我们要继承好、传承好、发展好古人的先进的歌唱理念,为以后歌唱方法的改进和调整而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认真严谨的探索。为中国的歌唱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映辰著.《歌唱与聆

.




听》中西方歌唱技术的历史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 [2]胡郁青著.《中外声乐发展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胡郁青著.《中国古代美学简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88a69c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