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1944:巴金寒夜写《寒夜》

时间:2022-08-08 16:1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重庆,1944:巴金寒夜写《寒夜》

作者:

来源:《晚晴》2014年第08

1944年秋冬之际的一个夜晚,此时重庆警报刚刚解除一个多小时,41岁的巴金没有时间理会这些,他正构思着小说《寒夜》主角汪文宣的命运。

汪文宣是重庆的一个公务员,妻子曾数生在银行工作。战争的无限延长,冲击着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曾数生为了维持小职员的职位,随银行外迁,而终日为生计发愁的汪文宣也积劳成疾,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咳血而死。

小说的情节与作者的生活几乎是同步展开的:都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写完这部小说是1946年的最后一天,上海一个寒冷的冬夜,小说结尾也正是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巴金先生曾经说过,写《寒夜》是在作品中生活,他本人就生活在《寒夜》所描述的生活背景中。在那几年中,散文家缪崇群、小说家王鲁彦,还有他的老朋友陈范予,都是害着肺病痛苦地死去的;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他又亲手埋葬了因病得不到很好醫治的三哥李尧林。所以,当小说中写到汪文宣为生计而无着、为疾病而痛苦的时候,这些亲友的面孔一一浮现在巴金的脑海中,使他的写作十分投入。

在重庆的两年时间里,巴金几乎没有家。由于抗战时期重庆的房价高得惊人,巴金没有奢侈地租房、买房,而是很节约地把自己的栖身之地安在他任总编的文化生活出版社里,就是当时的民国路21号。虽然是一个出版社,但巴金住的地方很狭小,其实是一个楼梯过道。 战争后期,国民政府一直依靠发行纸币来支撑,大量纸币造成通货膨胀,有钱人就依靠囤积居奇发财致富。在战争中畸形繁荣的重庆和昆明,男人西服礼帽,女人则是玻璃丝袜、高跟皮鞋和波浪发。在美国军人大批进入中国之后,欧米伽手表、派克金笔和高级化妆品成为市面上最时髦的东西。当时的重庆和其他的国统区一样,最吃得开的是搞囤积居奇,做黄(金)白(米)生意的人,还有卡车司机。知识分子,除非是当官,拥有实权,否则只能吃平价米。巴金不想就这样被现实毁掉,怀着悲愤,写下《寒夜》。然而在创作过程中,他的好几个知识分子朋友相继因为肺病而死去,巴金也把这些悲惨命运融合到主人公身上,希望以此为知识分子的困境呐喊。

《寒夜》是巴金生前最喜欢的作品,也是其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ce683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