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 这是写的第一篇随笔。 因上学期未上过《教育哲学》课,所以对于如何写这样的随笔完全找不到头绪,但是凭着自己的理解,既是随笔,应该就如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日记一样,记下的是教学中的点滴感悟,不需要有华丽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可供日后翻阅反省即可。 第一次聆听宁老师教诲,收获如下: 1、基础教育的实质是形成儿童青少年世界观的基础。世界观真实鲜活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每一个人在世界中生活的态度方式、对世界对生活的理解,就是他真实的世界观。 首先出现在头脑中的是对自己世界观以及其形成过程的自省,回想起来,我的世界观的形成大部分是来自于课外书籍的阅读,教过的老师对于自己的影响已很是模糊,也许有些影响是潜移默化,不能被感知到的,也有可能我所经历的老师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到这一点吧。这也是自己日后需万分注意的。同时,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盘旋:什么样的世界观是正确的?是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达成的呢?世界观是没有正误之分的,这我清楚,但是生活的态度、理解总有一种是我们所向往的。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世界观,“淡泊以明志”的处事哲学,还能被认可吗?感到很迷茫,我们究竟应该把孩子们引向何方? 2、课中提出的四项活动设想需扎实执行。 首先要做的是建立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图。最近在看各种认知学习理论,其中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就强调的是每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在此结构上建构积极的联系,把新知识不断的纳入旧图式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了解,看来似乎毫无关联的事物是有关的,而且与他已有的知识也是有关的。一门课程在教学的进展中,要反复回到基本观念和结构上来。 3、课堂最后附上的宁老师的短信,对其中每一条结合自己的学科逐一进行了解读。 让每一堂课实归名至具体要求: 高屋建瓴直指本质——站在大学普物的高度教中学物理; 直观形象直接入心——从生活走向物理,给予学生视觉或感官上的直观体验; 学科性质不离不弃——物理的“味道”是什么? 内涵实质准确质感——对于每一个概念和知识点,都要一直追问“为什么”,直到窥视到其真正内涵; 多样呈现具体到人——结合多种技术、软件、器具,最直观准确的呈现; 考试题目还原素质,变换形式纳入设计——原始物理问题;情境教学; 源头活水展开历史文化科学理论原初形态教育学习即生活——物理学史的渗透。 吾日三省乎吾身,虽不如曾子的智慧,也可以身效而齐之。 2012.2.2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2f7e0a76c66137ee0619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