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慢慢前行 匆匆忙忙,忙忙碌碌又是一个学期。大家都说语文教学犹如农业耕种,享受春华秋实的喜悦,品尝秋收冬藏的甜美。当然之中还有无数的艰辛与曲折,数不清的困惑与迷茫。语文学习,也许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到明显的变化,但也不能揠苗助长。只能怀着虔诚慢慢前行,不断修正、反思自己,不断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更多的书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少人认为枯燥无味莫过于语文,每天都是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其实不然,当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心里装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心里装着充满生命力的孩子,就会觉得活力源源不断,每天都是新鲜的。 语文从来都是一门不关乎于应试,只关系着素养的学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也许一个孩子一个月不来上语文课,从考试成绩上看并未有明显的差距。随着高考的改革,语文的地位不可扞卫,阅读的重要性一直摆在那里。有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然而这一切可不是强化训练得来的。需要大语文观,需要整合教材,挖掘资源,厚积薄发。 教学方面每篇课文我会设置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期待着孩子们语出惊人的那一刹那。我还喜欢和孩子们聊聊作者或者当时的历史背景等,他们听得格外入迷。有时会让他们画画简易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回想这个学期的课堂,有很多的不足,但自己依然像一位行者,带领着这一帮猴娃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希望不拘泥于课本,能找到更多的资源。 1、我会给孩子说说自己的生活经历,故事导入。 《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对于外祖母去世,作者林清弦的悲伤,孩子们是无法通过文字理解的,于是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自己以前的故事。学生听得很认真,对于时间的宝贵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对于那些学习上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有些启发。课堂还讲了很多珍惜时间的格言、故事,自己读初中、高中、大学时那些与时间有关的事情。比起说教来,学生更容易接受。我们班小蜗牛宇峰同学那节课后有了很大变化。 2、我会导入大量的信息让孩子了解诗歌的作者,或者作者所写的其他诗句。 学习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柳树、对春天的赞美。介绍贺知章一生的经历,读两首《回乡偶书》。学习李商隐的《嫦娥》,推荐读《锦瑟》等,介绍了“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大李杜”李白和杜甫,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孩子们喜欢李白,以前在学《赠汪伦》中给孩子们讲过“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他们很感兴趣。这次介绍:李白是诗仙,豪放派诗人。爱喝酒,一次喝酒后作诗“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气势磅礴。学生对这位唐朝的大诗人越来越喜欢。 3、群文学习,课外拓展阅读。 第八组课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是神话故事,放在一起学习,梳理课文内容。学习女娲的勇敢善良、无私奉献,学习夸父坚持不懈、追寻光明。除了神话故事,还有民间传说,介绍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课外孩子们阅读了《中外神话故事》等。讲解过多还不如让学生阅读更多,大晚间的时间可以阅读大量课外书籍。 4、读写结合,语文课堂学习后进行片段描写。 仿写燕子的外形,“一身乌黑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个片段很典型,抓住了燕子的独有特点。孩子们明白了写外形、写外貌,不是样样都要写,要抓住特点或者个性。有些孩子仿照写了小白兔。续写《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学完后,学生仿佛经历了焦渴,又看到了水源,写出了惊喜,写出了万物的变化。 语文是一门广度和深度并存的学科。语文课堂是有生命力的,不只是教材,不只是复习为考试。一位作者的介绍丰富了孩子的视野,一本书籍的推荐让孩子深深喜欢上了阅读,一次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习的语言得到了实践。原来,语文竟这般有滋有味,我得继续努力!不断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31f6f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