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生活经历及思想深度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弗吉尼亚·沃尔夫与夏洛蒂·勃朗特 文学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家们借用作品中的人物与场景来展示自己的人生阅历。但是,并非所有历经丰富的人都能成为一名作家。同样,生活简单而充实的人也可能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巨作。这其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它随着人的经历成长,最终塑造了一个人的内涵与深度。如果我们将文学作品比作一个人,那么生活经历则是其外在躯体,思想构成了他的灵魂,他们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这里,我选择了弗吉尼亚·沃尔夫以及夏洛蒂·勃朗特这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来阐释生活经历与思想深度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 弗吉尼亚·沃尔夫的生活背景 弗吉尼亚·沃尔夫出生于1882年,其家庭条件殷实。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曾担任全国简介字典的编辑,同时撰写哲学著作,他自小鼓励沃尔夫进行文学创作。沃尔夫的母亲死于1895年,几年后他的父亲相继去世。沃尔夫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瓦内萨,索比,阿德里安)便搬到了布卢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索比就是在那里开始了闻名世界的周四布卢姆斯伯里聚会。在那里,沃尔夫彻底甩开了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对女子的压迫与束缚,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文学风格。1906年,沃尔夫挚爱的哥哥索比去世,1907年其姐姐瓦内萨结婚,这两件事使得沃尔夫精神极度衰退。不久,她嫁予伦纳德·沃尔夫,这位爱她至深的人不求回报地帮助自己的妻子摆脱精神压力。但不幸的是沃尔夫于1941年自杀,结束了其纠结的一生。 弗吉尼亚·沃尔夫及其作品——达罗维夫人 当沃尔夫撰写这部小说时她正在研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这就是《达罗维夫人》整本书发生于1923年七月一天的由来,其仿照《尤利西斯》设置了此书的时间构架,以达罗维夫人及塞普蒂默斯的生活为线索,分别阐释了一个人理智与疯狂的两面性。 在沃尔夫历经的时代,发生了毁灭世界的二战。沃尔夫的精神在此过程中遭受到了极度的打击,她将自己对于战争的痛恶移植于塞普蒂默斯身上。塞普蒂默斯是上过战场的军人,后被战争折磨至疯。“不要再害怕太阳的炎热,也不要再畏惧严冬的冷冽。”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了无数次,使克拉丽莎时时陷入战后世界的感伤之中。当沃尔夫写《达罗维夫人》时,她正经历严重的心理疾病。在此书中写到了塞普蒂默斯和无生命的树木说话,他相信周围孩童玩耍及汽车声音都是新一个宗教的诞生迹象……这些描述展示了沃尔夫无理性的内心世界。 达罗维夫人曾经爱上了一位名叫萨利的女性,她的这种爱在其他男人身上从未体会到过。回头再看看沃尔夫,她是双性恋者,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姐姐瓦内萨。所以当瓦内萨结婚时,沃尔夫甚至和姐夫调情来刺激姐姐。沃尔夫同时是一位女权运动者,在她的小说中,达罗维夫人没有其他才能,只有靠举办晚会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她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当她从前的追求者彼得来看望她时,彼得突然意识到了她的状况,那即是一种“灵魂的死亡”。他顿然回忆到了曾经和克拉丽莎的一次争吵,在那次争吵中彼得感到克拉丽莎的灵魂已经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手掌中窒息了。 克拉丽莎的另一半思想体现在和她命运完全相反的塞普蒂默斯身上,他们在同样的地点看伦敦的事物,有着同样的想法,但塞普蒂默斯最后自杀身亡。他的死对战后的父权社会提出了抗议,不满于眼前了无生机的日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为读者提供了伪装的现实状态以及疯狂的内心世界发展的各自结果。我们都知道沃尔夫最后自杀了,但实际上在她的小说中她并没有设置主要人物——达罗维夫人死去,从这可以看出沃尔夫也有积极的一面。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背景 夏洛蒂一家一共出了三位享誉全球的作家,他们是——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夏洛蒂的一生简单而平庸,她出生于霍沃斯镇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那个时期,家庭教师是对于一位女性来说最受尊敬的工作了,夏洛蒂为了养家便走上了家庭教师这条路。她的家坐落于一个小山上,自小夏洛蒂就喜爱读书,想当一名作家。她最后死于肺癌,享年39岁。 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简·爱》 《简·爱》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和读者异常贴近。简是位普通至极的女孩,不漂亮,不特别,正反映了夏洛蒂本人。简从小寄人篱下,由姑妈收养,因此受尽了姑妈与表哥的虐待。后来她被送往寄宿学校,在那里经历了黑暗的管制。对于夏洛蒂来说,她也曾被送往了寄宿学校。此书中的这一部分正体现了夏洛蒂对寄宿学校的憎恶,她将自己的反抗精神移植到了简身上。随后简在罗切斯特家中担任其女儿的家庭教师,夏洛蒂将自己的家教经历放在了此书中,描述了家教的社会地位以及人们看待此职位的眼光。由于小说是作家经历与思想的反应,我们可以从简的做法与所想中看到夏洛蒂的影子。夏洛蒂对于自己的外貌及家庭地位有着异常自卑的心理,这在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简的个性同时也体现了夏洛蒂的女权主义思想,当她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的时候毅然离去,即使她深爱着他。另外,她拒绝了其表哥约翰的求婚,不愿意成为他所想塑造的完美妻子。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夏洛蒂在维多利亚时期同自己被受压迫的思想进行反抗。 从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以及夏洛蒂都是由生活经历塑造而成的。由于小说是作家经历的反应,作家的性格需要在这些经历与对从前生活的反省中定格。然而,我们会发现弗吉尼亚很幸运地能够在布卢姆斯伯里结交到很多社会的精英,而夏洛蒂却只能一辈子呆在无人问津的霍沃斯镇。但是他们最后都成为了著名的作家,这就是我们不能只单以一个人经历来作为判断其是否能成为作家的标准,他的思想,他的灵感同时也都必须具有。在维多利亚时期,出现了无数家庭教师,但多少能够像夏洛蒂一样将此经历以自己的思想封存于书本。所以,在你成为作家的旅途中,学会时时掉头看看,思考,尝试,得到答案。重要的是,形成我们自己对人生的价值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6f49f875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