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假设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 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蜃举壬旦持暖欣里迟诬以为矍其尽奏逐上……一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漱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日:“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 “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 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辉,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章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测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那么只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是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及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舒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范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减价策常平米,多作食亶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5分〕 〔2〕其体浑涵光辉,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5分〕 参考答案: 10.A11.B12.C 13.(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参加礼部测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 进士第一名,但疑心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了第二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荐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 头地了.〞适逢苏洵去世,朝廷赐给他金帛,苏轼推辞了,要求赠父亲一个官职,于是赠光禄丞.当时新的法令纷纷公布,苏轼在这期间,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得以 安宁.改任密州知州.司农寺实行自报财产的手实法,不立即实行的以违反诏令论罪.苏轼 对提举官说:“违反诏令的罪责,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服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定法令.〞提举官吃惊地说:“你慢一点推行新法.〞不久,朝廷知道这法令有害于百姓,撤销了它.元佑元年,苏轼以七品官服入侍皇帝于延和殿,赐他银绯,升为中书舍人.元佑三年,权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 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 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 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范疫病.徽宗即位,移居廉州,改任舒州团练副使,又移至永州.又经过三次大赦,就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苏轼从元佑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仅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和弟弟苏辙,学他们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 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 可以写成文章.他的文体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421b5d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