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伯都讷地方的满族信仰文化

时间:2023-03-31 12:3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论伯都讷地方的满族信仰文化 ——伯都讷满族文化体系构成初探(上)



伯都讷地方以满族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多彩多姿的文化。如果要把她分类,大体上可分为信仰文化、民俗文化和文学艺术三大体系。

以满族信仰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民间信仰文化包括图腾文化、祭祀文化和宗教文化。

图腾文化 伯都讷地方古代民族夫余、勿吉、靺鞨、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族都有崇天拜日等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习俗。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制度的发展而形成的,它与氏族社会的发展相一致。 女真族盛行设竿祭神鹊,实际上是一种鸟的图腾。从古代起,该民族的鸟类图腾变化发展有三个阶段:一是肃慎时期依古代神鹊衔红果使神女孕育其祖先的传说,因而肃慎族以喜鹊为图腾并传续下去;二是女真时期尚游猎,敬猛禽海东青,遂以海东青为图腾;三是后金时期依乌鸦救主(努尔哈赤)的传说,以乌鸦为图腾。后来的满族根据这些传说,则统之以鸟为图腾,在民俗上多敬乌鸦和喜鹊。后来被广为使用的满族图腾标识。

居于伯都讷地方的其他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锡伯族等也都有着自己本民族的图腾,如蒙古族的苍狼、白鹿、雄鹰、树木等七种图腾,锡伯族的鲜卑瑞兽图腾等。围绕这些图腾都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在本民族中世代流传。

祭祀文化 伯都讷地方满族的祭祀文化,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始于萨满教兴起的原始渔猎时代。直到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的古老祭坛。伯都讷地方古代的勿吉、靺鞨、女真和满族等都有祭拜天地、日月星辰、高山大川等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习俗。满族先民历代都有祭山、祭江习俗,它与萨满教一样古老。金代以来,女真满族人崇拜长白山,而且代代相传。金世宗在大定十五年(1175年)和二十五年(1185年),先后封爵祭祀兴王之地长白山之神为兴国灵应王 加封助兴王业的灵水松花江神为兴国应圣公。在伯都讷地方的满族人,把祭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

各民族共同的岁时节祭祀文化,构成了伯都讷地方满族祭祀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旧时学界祭孔、军警界祭关、岳,也包括流传至今的民间除夕祭祖、清明祭祖扫墓、鬼节撒路灯放河灯超度亡灵、寒衣节烧包袱祭奠亡灵、小年祭灶等祭祀活动。

女真满族祭祀活动除与各族同样进行年节祭祀之外,主要还有春节立索伦杆迎神祭祖等祭祀活动。 宗教文化 伯都讷地方的满族人在宗教信仰上,经过几百年的文化融合,大多已由崇信原始的萨满教转而崇信佛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信仰道教。寺庙建筑文化综合体现在佛教、道教庙宇建筑上。以关帝庙为代表的一大批初建于有清一代的佛、道教寺庙,大多毁于扶余解放后的土改斗争时期。

当代寺庙建筑较有代表性的是宁江区的龙华寺。龙华寺位于松原市宁江区城区东郊的松花江右岸。寺院的大雄宝殿始建于2000年,其建筑风格仿明代殿宇式建筑,即北京故宫太和殿样式而建。龙华寺建筑群还包括东西配殿、念佛堂、弘法楼、地藏殿、药师殿、护法殿、功德堂、天王殿和下院莲花寺等建筑。 地方宗教文化还体现在庙会文化上。伯都讷地方的庙会文化主要表现为旧时的佛教、道教或混合型的各种庙会,主要有三月初三王母诞日庙会、四月初八佛祖诞日庙会、四月十八娘娘庙会、四月廿八药王诞日庙会、五月十三雨节关帝庙会等。解放以后,庙会活动被取消。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庙会活动渐有恢复。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龙华寺不断扩建,以及佛教和旅游业相应的发展,在宁江区江北城区东郊,自发地形成了以龙华寺庙会为中心的佛教节日庙会,庙会的规模和影响也渐呈发展趋势。

——伯都讷满族文化体系构成初探(中)


伯都讷地方的以满族民俗文化为主体的地方民俗文化,主要包括节日文化、礼仪文化、衣食文化、民间体育游艺文化和20世纪末异军突起的旅游文化等。

节日文化 伯都讷地方的满族民俗节日文化自金代以后逐渐形成体系,由于受到汉族的影响,节庆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规模也越来越盛大。这种民族节日文化,既包含着各族共有的传统节日、节令文化 也包括体现本民族特点的民族节日、节令文化。在伯都讷地方,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立神竿迎神祭祖——满族人的春节(正月初一)走百病照贼”——满族人的放偷日(正月十六)踩猪晾衣避虫害——满族人的虫王节(六月初六);碾米荐新庆丰收——满族人的丰收节(八月下旬或九月上旬);太宗谕旨命名日——满族人的颁金节(十月十三)等

各族共有的民俗传统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中和节、端午节、乞巧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打春、暑伏、立秋、腊八等节气节令。同时,在这里也传承着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蒙古族查干萨日(春节)、回族的古尔邦节、锡伯族的思亲节等。

礼仪文化 伯都讷满族民俗文化中的礼仪文化主要包括伯都讷地方满族人的婚嫁、生育、寿诞、丧葬和日常礼仪文化,以及道德信念、民俗禁忌与崇尚等各种人生礼仪。这些礼仪及相应的观念除与中原汉族习俗相承接的内容外,主要表现为满族凸显本民族特色的礼仪和道德观念。

女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经历了本民族从原始到文明的发展过程。从婚姻形态上看,也早已脱离群婚和对偶婚,转入了较为固定的个体婚,即一夫一妻制。

女真人的后裔满族人十分重视诞生礼。所谓落草,就是满族人对其先世粗犷的生育习俗的一种承继。 满族人家寿宴很讲排场,因家主显贵程度而规模有别,宴中要献牲、跳空齐,且多食火锅。 满族人的丧葬礼仪也颇具民族特点,人死后庭中立幡,上挂红绫,并为亡者在幡前杀倒头猪。而汉俗中 长明灯报庙点主摔盆路祭等丧葬习俗,也都来源于满习。

衣食文化 伯都讷满族民俗文化中的服饰饮食文化主要内容是伯都讷地方以满族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服饰与其民族特色的餐饮,包括以汉族服饰、餐饮在内的各民族共有的传统服饰、地方大众饮食文化。 满族发式头饰独具特色,与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区别;满族最具

特色的服饰是旗袍并且经过不断演变已使之成为中国传统女装的代表满族的靴鞋最具本民族特点,尤以花盆底鞋、靰鞡最具有代表性。

满族人主食最大的特点是,满族人所制米糕,色黄如玉;

其他传统传统食品如小豆包、驴打滚 四样饽饽、二米豆饭,酸汤子、荞面饸饹、酸辣碗坨儿,以及特色糕点萨其马、大小八件等,都已成为地方各民族都喜欢食用的美食。

旅游文化 伯都讷民俗文化中的地方旅游文化,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地方各民族共同的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无论是人文方面还是自然景观方面,都较为丰富,既有广泛地分布着的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也有民间长久地传承、发展着的以满族文化兼容着中原汉族文化内涵的无形的民风民俗、社会风尚。可以说,这里古迹文化遗存丰富,民风文化积淀厚重,自然景观开发建设前景广阔。这些,都给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地方政府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花大气力狠抓沿江风光带旅游产业建设,其中龙头产业龙华风景区、珠尔山旅游度假区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蜿蜒十几公里的滨江休闲区已经初具规模三江口湿地保护区、西山自然风景区和瓮泉山旅游区,也正在进行整体规划;还有日臻完善的伯都讷广场、滨江公园、江山度假村等旅游文化品牌,已经使伯都讷地方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并初步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试论伯都讷地方的文学艺术

——伯都讷满族文化体系构成初探(下)



伯都讷地方的文学艺术,是伯都讷满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满族民间文学文学创作,戏剧、曲艺文化,音乐歌舞文化,绘画书法文化,也包括伯都讷地方满族及其他民族作家、艺人、书画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d0052f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