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颂》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田园诗,一支优美的秋歌,一篇歌咏大自然的典范。 诗人以色彩明丽的笔调,活生生的形象,描绘出秋给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美好景象:枝头飘香,果实累累;风吹田野,庄稼成熟;晚霞明媚,虫鸟欢唱„„这画面没有一点儿悲凉萧瑟的气息,一扫历来文人悲秋的旧习,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生命的欢乐和大地阳光的温暖。 “跟随着济慈,我们走进一间温室: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柔和的湿润的温暖;我们的眼睛为颜色鲜明的花与多汁的果实所吸引„„”丹麦著名评论家勃兰兑斯曾经这样叙述读过济慈诗歌的感觉。确实,诗人擅长于精细地写出人的各种感觉。他对于音乐有着音乐家的耳朵,对于光和色彩,有着画家的眼睛,嗅觉、味觉、触觉也得到十分敏感的描述。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但看到葡萄藤蔓上的累累珠球,田野上醉人的鲜花;仿佛还能嗅到“熟味透进果实中”的苹果的芳香;尝到鼓起了壳的榛子的甜核;摸到沾满蜂蜜的粘巢,胀大的葫芦。至于最后一节,则更是一曲动物鸣声汇成的田园交响乐,久久萦回在我们的耳畔。读完全诗,就象参与了一次五官的盛宴,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丰富赏赐,不禁令人心旷神怡。难怪西方有人把他称为感觉主义的代表。 济慈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再一次体现了他想象的才华。第二节全部采用了拟人化的笔法,把秋想象为一位老农,田野、小溪、花畦、谷仓、打麦场、榨果机,处处都有他健朗的身影,把大自然的秋意同人的乐观主义精神融合在一起。不过,这首诗又明显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色,诗人多处采用了真实、具体的白描手法,尤其是第一、三两节,把秋天果实成熟、虫鸟欢歌的情状,描绘得细致入微,历历在目,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说,这诗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一个范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ff23d2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