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最美的青春相同题材的电视剧相同的青春不同的文学

时间:2023-01-10 06:05: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与最美的青春相同题材的电视剧-相同的青春

不同的文学



80后作家成名已超过十年,近年来关于80后作家的评论很多,多数文章都认为“青春文学”是目前为止80后作家创作的最大亮点。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如果人们对某作家的创作予以“青春文学”的评价,那是一个有限度的称赞之词,意思是说他的创作清新单纯,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值得肯定,但仍然希望他成熟起来,厚重起来。然而,80后作家尽管年轻气盛,心直口快,反驳异己见解毫不留情,但他们似乎对于“青春文学”的评价未表反感,而且,韩寒将自己2021年出版的散文集就命名为《青春》。

十年足以磨砺作家,使一个作家从稚嫩走向成熟。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位作家的创作经历为证:1982年铁凝发表了青春气息浓厚的《哦,香雪》,写初中女学生为了一个塑料铅笔盒走了三十里夜路的故事,1988年就发表了深刻剖析女性存在状态的《玫瑰门》。1982年,王安忆发表了描写回城青年的《本次列车终点》,1985年就发表了寻根文学的中坚作品《小鲍庄》。她们后来的创作很快就超越了前期。作家们决不甘于停留在“小清新”的层次上,他们总是想赶快地提高深化创作质量。所以,张炜30岁时就发表了《古船》,余华28岁就发表了《现实一种》和《河边的错误》,苏童26岁就发表了《妻妾成群》。但是几位著名的80后作家的作品却长时间地保持青春文学的特点。韩寒在《三重门》之后,连续出版了几部小说,其中《像少年啦飞驰》和《一座城池》仍然书写的是叛逆中学生叛逆青年的故事。郭敬明在2021年出版了《临界·爵迹》,走的仍然是9年前《幻城》的路子,张悦然成名后的几部小说也都是大致相似的。或者说即便是他们有其他创作尝试,可人们还是认为青春文学依然是他们的亮点。相同的青春,不同的创作,这就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造成这种差别主要有两种因素。

第一,80后作家的文学路途太顺利。他们刚从作文大赛中新鲜出炉,就受到媒体的热捧,书商们就在策划,等待他们拿出稿子出版。而且,主流文学界表现出

1 3


50年来前所未有的宽容,纷纷发表出版他们的作品,谁都不愿意落下个保守的名声。然而5060,甚至一些70年代出生的作家就没有这个运气。他们当年要在主流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是很不容易的,许多作家都品尝过被拒稿的滋味。那种呆板、严格的出版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扼杀过很多新人,但是也磨砺了硬着头皮闯过来的新人。很多看起来颇似“青春文学”的作品,在创作上已很有功力,像《哦,香雪》,把台儿沟火车停一分钟给乡村少女带来的愉快写得惟妙惟肖,对香雪没有塑料铅笔盒的委屈做了大段辅叙,才使香雪夜行三十里成为可能。细节描写非常到位,连乡村少女对说北京话的男列车员的好感都能写出来。虽然是短篇小说,但一招一式都是按传统的现实方法打磨出来的。这些作家化蛹为蝶的过程很难,一旦化蝶就能飞得很远。而80后作家多数是按本色凭天分创作的,能极快地出版作品既是他们的运气,也是他们的缺憾,使他们缺少锤炼情感、增进技艺的机会。

第二,80后作家的创作语境以及这种语境使他们形成的创作观、文学观亦与前辈作家大不相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对于80年代成名的作家和90年代成名的多数作家来说,文学是一项严肃的事业,神圣的事业。80年代,对纯文学的想象和追求是整个文学创新的动力。有的作家追求文学精神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侧重于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方方、张炜、韩少功、陈忠实等就是典型代表,有的则侧重于叙述技巧,对“怎么写”的关注越过了“写什么”的关注,提倡为艺术艺术,莫言、马原、苏童、格非、余华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他们进行的是“精英写作”,核心价值是追求文学的自主性,反对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所以踏上文坛的青年作家普遍有一种少年老成的写作姿态。他们是创作的主人,自觉追求深度、高度、创新。

80后作家的历史语境大不相同,刚出道则被投向市场,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且被大众文化推攘挟持。当书商们发现他们的作品受到大量的读者喜欢,销量很好,便立刻将他们作品模式化,鼓励他们按照销路好的作品模式进行复制式的写作,以满足维持读者的口味。80后作家没有被要求不断地提升或者探索新的创作路数,因为那样做是有商业风险的,其作品的形成机制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类型片完全一致。就是这种大众文化的机械复制性和软暴力性,使年轻的80后作家走上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330510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