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生态屏障(2) (三)扣住社会需要,明确主题。 在科教片创作中,扣住社会需要来提练主题、明确主题是我们多年来的一个独出心裁的做法。这样来确立的影片主题往往带上了对现实的指导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常见的做法,拍《湿地》影片,湿地就是主题,拍《保护湿地》片子,如何来保护湿地,介绍保护的具体措施就是主题。这样拍出的影片,思想不明确,没升华,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在内容上没有主宰者,没有统帅存在。这是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好看的专题片犯的通病。 湿地是个学科,在南京大学、“人大”都有这门课,还不是一本书。它研究的内容有:湿地的形成和演化、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湿地的结构、湿地资源、湿地生态管理、湿地保护、湿地环境保护等等。湿地在我国涉及多个部门,有环保、林业、水利、水产、农业等。在湿地中有江、有湖泊、有海、有森林、有草原,还有沙漠。这样一个涉及面大,内容如此庞杂的题材,如果在创作上没有一个很独到的提练主题的方法,你很难把它的主题把握住、抓住,最后就成为了一个内容庞杂的影片,拍 20 集也讲不完。在一部影片中也不知你在说什么。这就是大题材影片难做的地方,驾驭不了。因为,像《湿地》内容如此宽泛的影片,一旦主题不明确,做起来那简直是无边无际,说什么都行,这样拍出的片子,怎么能好看呢?那么,如何来确立这类题材影片的主题呢?我们多年的实践,从实际创作中总结出:从社会需要出发来确立和明确影片的主题。采取这种提练主题的创作方法,我们创作成功了《保护耕地》、《家庭土地承包有靠山》几部大题材的影片。 在科教片创作中,拍什么片子,是有目的和要求的。不是厂家想拍什么就拍什么。选题一般要报电影局备案的。这种要求是从社会和市场需要出发。拍这部《湿地》影片的要求是要反映出和谐社会的思想。拍这部影片的大背景是,在“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和谐社会”等重要思想指导,国家重视了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但是,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不了解湿地的作用,不认识湿地的价值,不重视湿地的保护那种错把手中的黄金当粪土的愚昧无知的问题。这种社会大背影使我们明确了拍这部《湿地》影片的目的,那就是要让观众来认识湿地,去很好地保护湿地。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采访和思考,把这部影片的主题提练为:湿地不是荒地,湿地在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中如同耕地一样重要,如同耕地一样需要严格保护。保护耕地是粮食,保护湿地是吃水安全。吃粮靠耕地,吃水靠湿地。湿地一块块被破环,不只是破环了环境,更为严重的是直接威胁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威胁到我们今天的生存。 主题确立之后,紧接着的是,你如何来反映这一主题的问题。从掌握的内容出发,我们确定了从湿地的生态价值的角度来集中表现这一重大主题的创作思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主题,这在影片创作中是把主题形象化的过程。一切想法,在影片创作中,你都得创作为具体画面,变为观众可见形象。这时,确立的主题,才能贯穿在你所拍的影片中,并从头到尾贯穿下来。 确立了这样的《湿地》主题,要比泛泛地去对湿地作些介绍好看多了,也有趣味了。因为,湿地不但不是荒地,还如同耕地一样重要的思想,会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四)突出重点,做到主题鲜明。 从确立的“湿地如同耕地一样重要”的主题出发,那么本片的重点是在介绍湿地的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和作用。要从这些方面去论述湿地如同耕地一样重要的观点。经过一番苦脑的思索,我们把它概括上升为“生态屏障”这四个字。这样,就把这一重大的题材,宏大的主题提练集中到了“屏障”两个字上了。 要用“屏障”作为全片的贯穿线,要用“屏障”统领全片内容,主题提练到这里,头脑一下子豁然开朗,片子的内容,拍什么内容,需要什么内容,全明白了。那湿地庞杂的内容,在我们脑子里全变活了。湿地涉及面宽反倒成为了创作的一大优势,它丰富的内容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大舞台,是个无限广阔的空间,你可以充分展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58a58d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