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时间:2022-08-15 05:0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

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学习时,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怎样写呢?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大意。2.吟咏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诵背全

诗。2.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志趣与胸怀。预习作业:1.查作者和写作背景。2.疏通诗意。3.熟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奏。4.提出一至三个疑问。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过送

别他人的经历吗?是否会将送别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呢?生自由发言预设:有过这样的经历并且会用文字记录下来。引导:这样的习惯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将 “送别 ”作为题材,以诗词歌赋等形式来展现自己送别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诗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绪的起伏变化,感悟他的志趣与胸怀!二、 预习交流()课文朗读1.两人一组互相听读全诗,注意为对方纠正字音与节奏。2.两人不能解决的疑问,可以举手提问,全班交流解决。3.请生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与节奏。①一生单读(生评价)②全班齐读()说说诗意请四位同

学每人一句说一说大概意思。全诗大概意思:三秦大地拱卫着雄伟的京城,从这儿遥望风烟迷蒙的蜀川。想到了我同你即将分别的离情别意啊,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四海之内存在知己,即使是天各一方也像近邻一





样。我们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儿女般哭哭滴滴的把手帕都给沾湿了。三、 品诗悟情引导:跨过刚刚的两道门槛,我们终于可以与诗人同行,走进他的内心了!1.读全诗,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引导:题目(解题) “离别 ”、 “在歧路 ”以及书下注释。2.王勃在哪儿送别有人呢?你是如

何知道的?引导:送别之地是长安。可以从首联及书下注释得知。(读首联)3.王勃在长安送别友人到蜀川赴任。从地理角度看,两地相隔千里。诗人在此用一个什么字将这相隔千里的两地联系了起来? “望 ”字。诗人为什么要

“望 ”呢?引导:好友此去赴任之地,路途遥远(风烟犹言路途遥远、艰辛。)不知前路如何,他内心有一份不舍与惜别,有一份淡淡的惆怅与离别之情。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与其说诗人是用眼睛在望,不如说诗人是用心在望!4.试读首联,想想该如何处理语气语调、重音等,才能读出这份淡淡的离别之情。①请一生读,并说说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一联的朗读的。(生评价并再请一生读)②全班齐读,试着读出这份情感。板书: 不舍离别5.作为人类生命历程中共有的情感体验,别离是古今诗词歌咏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家来读一下我们知晓的一些有关别离的古诗句。出示:全班齐读一遍。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面对离别,


人们通常充满了不舍的深情,进而生发出悲苦凄楚之态。那么,诗人王勃的送别之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他的情感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带着思考读全诗。①你从哪里读出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具体诗句来说一说。先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我们可以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读出这种情感的变化。先讲哪一句,视课堂学生回答情况而定。)预设:同是宦游人诗人对友人说道: “我们都是离开家乡外出做官的人啊! ”相同的

身份,使得诗人更能理解友人的心情。同时,他也是在劝慰友人不要伤感,因为他俩这次分别也是客中之别,只是宦游之路上的又一次离别而已。可以说,这时诗人的感情已经由最初的淡淡的惆怅与不舍,转为释然!试着读颔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情感。请生展示读,生评价,全班齐读。女生读前半句 “与君离别意 ”(读出一份不舍之情),男神读后半句“同是宦游人 ”(读出一份释然之情)。板书:不舍 释然离别 宦游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对友人说道: “四海之内存在知己,即使天各一方也像近邻一样。 ”正所谓天涯咫尺,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这份友情是不受时空限制的。这里诗人用 “四海 ”和 “天涯 ”极言距离之远,但即使如此遥远的距离,知己也依然存在,而且就好像在身边一样。此句,我们感受到诗人面对离别,此时他心中的那份淡淡的惆怅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豪迈乐观的情感!试着读颈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





情感。引导:高昂的调子,重读 “存知己 ”、 “若比邻 ”,以此强调突出语意!请生读,生点评。师生合作读,要求:老师读 “海内 ”和 “天涯 ”,学生紧跟着读剩余的内容。板书:不舍 释然 豪迈离别 宦游 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人对友人说道: “我俩不要在岔路口,像小儿女般哭哭啼啼的把手巾都沾湿了。 ”面对离别,我们会有不舍,甚至会流下伤心的眼泪。但是诗人在此劝慰友人不要哭泣。这是尾联,就像一曲终了之时,

此时诗人的内心面对离别之情,是相对平静的。试着读颈联,想想该如何处理朗读才能读出这份情感。引导:语气舒缓, “无为 ”重读,可以适当拉长语调。请生展示读,全班齐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0b34510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