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 作者:吴莉莉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7期 吴莉莉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系统功能语法对二十世纪后半期的语言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该语法体系的一大核心内容,元功能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韩礼德首创语篇功能概念之后的数十年间,他本人及许多其他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这一概念,笔者旨在梳理语篇功能思想的渊源并厘清其含义。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元功能;内涵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1-0252-01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一种博采众家的语言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韩礼德(M.A.K.Halliday)。他广泛吸收了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语言学观点;伦敦学派弗斯(J.R.Firth)的系统思想;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的语境思想以及社会学家伯恩斯坦(B.Bernstein)的语码思想。理论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具有多角度和跨学科地审视语言与社会关系的特点。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系统理论使人们意识到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而是学习如何在社会文化语境下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习者是一个社会个体,习得是一个社会过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系统理论为语言习得者和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分析探索语言功能的工具,这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教育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一、概念元功能 韩礼德认为,概念功能可由经验和逻辑两个独立的功能所组成。经验功能是人们在现实世界对各种经历的语言表达形式,包括主客观世界中的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因素。逻辑功能是指用语言作为工具表达各个意义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经验功能有“及物性”和“语态”两种表现方式。及物性的目的是把人们在现实中的观感行为拆分成各种“过程”,继而区分出与之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是什么。及物性能把事物所处的位置突出体现出来并判别句子的类型。韩礼德划分了六种过程类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物质过程强调“动作”,阐明实体做了某事;心理过程强调“感觉”,描述某种心理状态;关系过程强调“存在”,指实体之间的关系。在传统语法中语态只是被放在动词的范畴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态是指在过程中与参与者建立首要联系的表现方式。语态可分为中动和非中动两大类,非中动语态又可划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如果在过程中只涉及到一个参与者,那么这就属于中动语态。如果在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参与者,那么这就属于非中动语态。 二、人际元功能 语言的“人际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参与功能,是指人们可以用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态度、判断和评价等。这一功能不仅可以让讲话者表达自己的判断意见,也可以让其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在交际过程中,讲话者要履行最基本的任务:给予和求取。有时候,其自身的“言语角色”也会发生改变。讲话者要么给予货物信息,要么求取服务信息。交际角色和交流物便把四种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提问”一一体现出来。交换物如果是物品和服务,听话人可以作出的反应是有限的,对于提议要么接受要么拒绝,对于命令要么服从要么抵制,交流信息时,小句以命题的形式出现,陈述句和疑向句的语义功能就是命题。小句作为一个人际交流时形成的模态结构.其中包含一个模态部分,它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限定成分是动词词组的一部分,表达时态或情态。 三、语篇元功能 语言可以充当媒介,把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充分表现出来。语言在实体层要一层一层的体现出来,使语音和词语等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这种集合体就构成了“语篇”,把语言成分构架成语篇的功能就是“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有三种体现方式: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句子可以分为“主位”、“述位”和“连位”三个部分。主位是已知信息,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未知信息,是话语的核心内容;连位是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中间成分。信息结构是把语言中已知内容和新内容组织成为“信息单元”的结构。信息交流可以让已知内容与未知内容之间相互融合。己知内容是交际中已经知情或根据语境可以判断的成分,新内容是交际不知情或者根据语境难以判断的成分。衔接指的是语篇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法语义的有效相接的正态关系。韩礼德把衔接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语法衔接有四种: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词汇衔接也有四种: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关系和搭配。 随着对语域理论发展的过程,对体裁从话语方式变成意义结构的研究的发展进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从简单的评价系统上建立词汇评价系统,在社会关系和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批评话语结构和批评语言学,等等,这些从最根本的知识经过发展、拓展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预示着系统功能语言的进步和完善,也标志着系统功能语言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文.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篇分析方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杨雪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2(02). (责任编辑:张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17d9fd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