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与鉴赏2下

时间:2022-09-09 20:1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文诵读与鉴赏2

诗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从诗的内容看,“寄内”解释很合适,解为寄给住在北方的友人也可以。李商隐曾宦游梓州(四川三台一带),其妻王氏留在长安、这首诗大约是其收到妻子的来信后所作。

读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浸言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国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四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牛党的人因此骂

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

读文意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夜雨寄北》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






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写出诗人的遐想。“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

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似顺流之舟。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旬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旬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然而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预料的期待,反而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1e0ffe3cb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