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探求“经典”法 ——新课程标准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02 22:08: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探求经典 ——新课程标准下整本

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如何带领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尚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就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苏东坡传》为例加以论述。

【关键词】 整本书 阅读 教学 策略 《苏东坡传》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如何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尚处于摸索阶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了高中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必修和学习任务群的重头戏,在语文教学教研中意义重大。 一、整本书阅读书目的选择

整本书阅读任务确定需要教学实践中去完成时,首先应思考的问题是选什么书来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选择整本书时应结合新课标要求、结合高考考纲要求、结合语文核心素养,根据高中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的教学进度和阅读要求,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为何选择苏轼的传记?因为学生从小学到高二,学习了不少苏轼的诗词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如:小学《惠崇(春江晓景)》、初中《承天寺夜游》《浣溪沙》等、高中《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结合高中教学中传记阅读的要求、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等,开展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能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评价苏轼,并形成自我见解。

二、《苏东坡传》教学价值体现

与历史、哲学类书籍比较,人物传记更加活泼生动,可读性强,阅读难度较小,容易吸引学生兴趣。而且优秀的传记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价值帮助青少年成长。苏轼一生仕途不顺,可以说他的被贬占据其大部分的官宦生涯,但他却能找到自我释然的途径,从苏轼活成了苏东坡,这种直面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智慧和豁达,乐观与正直,正是培养高中生良好素养的媒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他用春秋笔法来写苏轼,着实令人感叹。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因为阅读时间长,阅读量大,若没有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学生很容易阅读疲劳,有始无终。所以为更好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就需要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扫除阅读障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阅读的关系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自我教育从读一本好书开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业重、课程多,让学生把时间挤出来主动去阅读整本书,几乎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故笔者在上《苏东坡传》的阅读课前,先用2周时间,通过播放《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定风波》Flash朗诵、MV,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苏轼诗词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然后用我心中的苏东坡为话题,展开课堂讨论,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鉴赏苏东坡的。这些教学任务的安排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扫除了学生阅读心理障碍,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本《苏东坡传》,纷纷你追我


赶地读了起来。

(二)预读概览全书,上好导读课

进行整本书阅读前,帮助学生走出畏惧阅读的心理怪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扫除学生阅读障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除了以上环节,我还上了一节《苏东坡传》的导读课。这节课我通过目录简单介绍了此书的内容: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让学生大概浏览全书章节标题内容,也设计了简单的5个问题:我会喜欢这本书吗?这本书可能讲的是什么?我最感兴趣的一章是?我猜这一章可能讲述的是什么?读完后会想到什么?然后布置学生在暑假通读《苏东坡传》,让他们围绕那5个问题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书笔记(有摘抄、有评价、有感悟、有反思)。

(三)通读思考批注,设计阅读任务。

新学期伊始,我根据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况专门安排了阅读指导课,讲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任务。当然,这些任务的安排会注重阶段性,比如,第一遍通读的目标是对整本书有一个整体性把握,了解基本内容、基本人物、基本事件,对照附录一中的年谱做简单把握,同时,把握林语堂对众人物的基本态度。也会根据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点评,让学生互相交流再评价。通读的任务设计分为以下几个:1)阅读《苏东坡传》(张振玉译本),在阅读时做勾画圈点批注等笔记;(2画出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图;(3)你读出了怎样的苏东坡?第一次通读的目的应不求甚解:不求全面,但求有感触。 (四)研读生疑解疑,整合探究质疑。

通读后,我要求学生再读一遍全书,然后利用三个月的时间对整本书进行研读。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读感知,批注笔记;二是再读生疑,提疑解疑;三是重读赏析,深度解读。第二遍研读会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读出新意。我结合班级学生个体特点,提出以主题为主的阅读任务,主题分为苏东坡的仕宦经历,苏东坡的亲情、爱情、友情、世情(百姓之友),文学书画成就,被贬之地等。在分享主题阅读时,有几位学生提出了几个有意思的议题:为什么林语堂要赞苏东坡贬王安石?为何拗相公这一章节笔墨重在王安石?苏东坡是不是风流的文人?苏东坡为何钟情黄州、苏州?苏东坡是不是能手?为何苏东坡能得到皇太后的赏识?究竟有没有苏小妹……随着研读的深入,学生交流的话题也不断变化着,阅读也渐渐有了个性化解读,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越来越深刻。

(五)再读经典展示,评价素养提升。

我在整本书阅读的各阶段设置了各项任务,其目的是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除了自主阅读、批注圈点、主题探讨、鉴赏诗词、读书笔记、论文见解外,还应让阅读成果得以展示,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故我要求学生再读全书,然后将经典主题以辩论赛、演讲等形式进行展示。比如:辩论赛的主题分为苏东坡是不是风流文人?苏东坡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等;演讲的主题有苏东坡的快乐、苏东坡与酒、苏东坡的养生术、吃货苏东坡、百姓之友苏东坡等等。总之,活动的展示可形式多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不是立竿见影的教学活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想取得实效,须目标明确,策略得当,这也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更需要我们语文者不畏惧,不退缩,不断摸索,不断探讨,在教学实践


中,能够寻得经典之法——“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探求经典法

【参考文献】

[1]林语堂,张振玉().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顾之川.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材、教学与评[J].新课程论,2019(1) [4]蒋雁鸣.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4a6fb4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