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关于语文高效课堂生成的思考 平阴县玫瑰镇小学第二中心校 陈桂芳 随着当前课堂改革的步步深入,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可喜局面,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形式,无疑给以往沉闷的课堂带来极大的冲击,课堂不再冷冷清清、平平淡淡了。但是,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极力追求奢华、轰动、“精彩”、“艺术”的课堂效应,使课堂呈现了一种类似于演唱会的“盛况”,使课堂成了时装式的展品,让人“雾里看花”,课堂变得扑朔迷离。这些“浮华”现象,对语文高效课堂的生成有一定的威胁,应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平日听课时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很少进行语言本身的推敲、揣摩和品味,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熟视无睹,反而围绕文本内容,外加大量的补充“学习材料”,甚至不惜整堂课多媒体课件狂轰滥炸,过度渲染、张扬所谓人文性,说是要给学生以新时代的“心灵的洗礼”。然而,语文课的中心目的究竟是要学习语言,还是要上成品德修养课?这些老师显然弄颠倒了。更有甚者,语文课上音乐渲染满堂灌,除了增加课堂虚幻的欣赏性,没有任何价值。这些舍本逐末、轻重倒置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我认为,在我们的每一堂语文课上,教师都应定位好课堂教学目标,并切实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扎实有效的知识训练,同时给与实实在在的语文方法指导,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比如三四年级是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学段,在我们的课堂上就应该体现实实在在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这一基本的语文能力。还有我们的写作指导课、口语交际课、复习课,我们不管采用何种上课形式,都要紧扣三维目标定位自己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自身形象的定位 如今的公开课,有着太多的个人功利色彩,教师奇装异服,僵硬做作的体态语言,无不证实了这堂课是上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因此难免有滋生取悦观众的心理。他们不把课堂当作学生成长发展的圣地,而当成自己展示所谓个人才华的地方;不是关注学生是否有所获得,而更多的是惦记自己讲得是否“出彩”。这样的课堂,看不到教师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看不到教师一笔一画的书写指导;看不到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看到的是老师的歌舞书画;是旁征博引、说古论今、口若悬河般的激昂演说;是旁若无人的自我陶醉,抑或是制作精美、音像俱佳的课件。这样的课,只能说是看似“精彩纷呈”, 学生只不过是老师表演的“道具”,最多是讲课老师的陪衬或配角。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语文涵养,要切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及时“充电”,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努力克服炫耀思想,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的每一次登台,都能为教学改革作一点贡献,使自己的语文课更具生命活力。学高为师,学生是我们教师最真实的镜子,我们也要多从他们的身上反观自身。 三、 课堂形式的定位 我们的课堂,不仅需要活泼的读写说,更需要文文静静地思考、揣摩、潜移默化。但在我们的有些课堂上,为了活跃气氛,动辄游戏、绘画、表演、欢声雷动„„我们并不反对适当的肢体活动,但语文课上的任何活动,都应为学习语言文字服务,一定要去除课堂上过多的“非语文”现象。如教《黄山奇石》,多半节课学生都在用肢体“塑造”黄山奇石的模样;教《鸟的天堂》整节课都在观看制作精美的电视片;教《晏子使楚》表演三个故事用了35分钟等等,不一而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这没有问题,关键要看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活跃和用什么手段追求活跃。 我常想,我们不应该把课堂的活跃等同于热闹,不应该把课堂变成简单的闹闹哄哄,而是要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体。既然都是给学生上课,就理应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就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就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应该尊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然而我们现在的课堂,有时过分注重看学生的表现是否活跃,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却很少考虑到这节课学生是否真的思考了、掌握了、进步了。我们虽然应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更应该看到学生参与课堂的初衷——是不是因为加分或者其他因素而使学生对回答问题跃跃欲试。作为一名教师来讲,必要的教学“煽情”是必要的,但这必须建立在他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要钻研好文本,只有备课的充分,才有课堂的高效。 我们正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正置身于一个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时代。语文教学的改革根本不像某些人理解的那样“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一种模式,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种多样。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希望我们语文教师都能实实在在、安安静静地去上语文课,洗净公开课上的浮华,争创语文高效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8029c0bb4cf7ec4afed0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