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中的气质 作者:杜昕鸽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15期 有些东西,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东西,却是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中的,怎能轻易消失? 必得一代一代,生得愈发光彩。 我自小便生活在镇子上了。 镇子很大,人心却不远。老人们常坐在一起,下象棋,喝上口茶。孩子们自是打成一片,村里村外到处窜。不得不提的是沙河大集,每月农历初三、初八,各地商人一早便顶着星星收拾开了。路两边满满的,溢出了好几条街,鸡鸣声也混在喧闹中分辨不出。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月月如此,岁岁传承,大集成了融进镇上人骨子里的东西,在一世纷繁中愈发明亮、清晰。 天微微泛白,倾泻下大捧的寒气,隔夜的雪碎了一地,星星点点,染上了白色,这几条街却是红火的、止不住的热闹。人密密地填了路中间不多的空子,我也裹夹在其中小心地走着。各色吆喝声从四面入耳,各种杂货也探出头来,向你示好。因是临近年关,样式也多起来。除了往常南面的花市、东南边的海货、偏北一带的果蔬、中间的碗盆等日用品,还零散地掺了年画、对联和喜庆的挂饰,让人倍感欢喜。 我挑了一处摊位,问了黄瓜的价格。不贵,样貌也好,便让摊主给一袋子拾了些许。摊主约莫中年,眼角带笑。只见他拎起一把上了年岁的秤,一提、一放,手一松,眼一瞄,顷刻间便报出了斤两、价格。我递过钱去,他说:“拿好喽,姑娘!再来啊。”做买卖的人有一些是外地来的,除了口音有异,给人感觉也不同。老人都说,沙河镇上的买卖人与生俱来都有一股子“傲气”。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镇子的历史。据《莱州府志》记载:“沙河集形成于明朝”,到清乾隆年间沙河大集已具有相当规模。集市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四面八方而来的经商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好不热闹。而镇上有人家世代经商的,自有在此做买卖的底气。但寻其几百年不衰的缘由,便是他们身上从祖上流传下来的气质。古云:“好歹莫满牙侩,交易要自酌量。”祖辈们就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对于货物不隐瞒、不欺骗,价格公道,自会有百姓来捧场,这便是诚信。 社会发展到今天,诚信依旧是尤为重要的品质。它是连接商人和客人沟通的纽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挚相待,坦诚相处。于是,在诚信的传承之下,人文关怀也随之浓厚起来,在追逐利益的商业本质下,使冷冰冰的金钱交易添了份亲切,增了丝温暖,宛如云雾缭绕下的日出,氤氲开一片鲜红,令人心驰向往。 这也许就是沙河商人的“傲气”所在吧。因为他们有底气,有能力将自己的小本买卖做好;因为他们继承了祖上经商之道,并加以创新,加入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元素,最终内化成自己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使他们在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的红尘之中保持理智,在岁月打磨中愈发锐利,在时代冲击下更为坚实。 不觉中,在集市上已逛了近两小时。天明亮起来了,阳光铺满了每一条街,流淌过每一个角落,跃动在人们笑靥之上,滋长在人们欢声之中。每一次伸手,接过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我相信,就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流淌在血液中的气质,必将绵绵不绝,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2e68da4f6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