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

时间:2023-02-04 16:3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黄河水土流失的治理与措施

黄河是我国一条特殊的大河,是西北和北方地区可靠的重要水源,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严重的凌汛和灾难性的旱涝而成为世界最难治理的河流;加90年代以来黄河进入少水期形成了下游的每年长时间的径流断流,给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造成严重水荒,且有变为内陆河之虑,已成为明显影响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合理利用现有的黄河有限水资源、提高对黄河水的利用率、减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凌汛对沿河地区的破坏等问题,提出引黄入渭分流工程的综合治理设想。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类社会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以后,随着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为因素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水土流失的两大因素

1、自然因素: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在15o以上,有的达30o;坡长一般100200m甚至更长。每年每亩流失510吨,甚至15吨以上。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地面物质组成。质地松软,遇水易蚀,抗蚀力很低的土壤,如黄土、粉沙壤土等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对象。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暴雨较多,地形破碎,产生了强烈的土壤侵蚀。

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开矿、修路、垦殖和放牧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既使得土地荒漠化,又抬高河床,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实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厘米,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吨,同时带走6-15吨氮、10-15吨磷、200-300吨钾。计算表明,仅仅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就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2)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公里一般有支、干沟50条以上;沟道长度可达5公里-6公里,个别地区达10公里以上;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50%。

3)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群众贫困、经济落后,而且给下游防洪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恶化生态环境,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三、防保措施

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1、深入贯彻《水土保持法》,强化依法行政。以落实三同时制度为重点,抓紧抓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执法检查、水土保持方案逐项措施验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的征收与管理工作。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严格水土保持方案资质管理,提高编制单位的设计水平。积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充分认识依靠生态自我修复对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县级以上政府发布封山禁牧令,坚决禁止违法开垦活动,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2、继续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好在建的黄河上中游流失防治试点工程。组织开展国家重点工程年度专项检查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的评估。加快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建设。要推动和规范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示范区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总结经验。加快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宣传典型,做好验收和命名工作。

3、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推进监测评价工作。实施好黄河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同时力争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做好水土保持监测规划,完善水土保持常规监测点建设,开展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益的监测评价试点。加强监测制度建设,完善监测技术体系,严格监测资质管理,保证监测质量。创新和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市场运作与社会参与的新机制。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加大四荒地治理开发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充分利用国家投资的同时,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外资等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不断探索水保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52604a852458fb770b56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