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儿童诗教学“三部曲” 作者:陆胜勇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5年第03期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 诵读 赏析 创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89-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其中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这些诗歌生活气息浓厚,内容浅显易懂,大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性格,很受儿童喜爱。教师要重视儿童诗教学,让学生从小读诗、品诗、写诗,让儿童诗成为发展儿童语言的重要资源,从而为儿童营造一个快乐的充满诗意的童年。 一、诵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儿童诗本身具有节奏欢快、声韵和谐的美感,内容生动活泼,文字自然流畅,充满了童真、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学生诵读或吟诵。要想让学生体悟儿童诗的美感和韵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引领学生诵读。在童诗的教学中,诵读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反复诵读,读出韵律和美感。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课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首儿童叙事诗主要描写了少年对盲婆婆的关心,赞扬了少年尊老爱老的美德,全文语言欢快、流畅,给人积极向上之感。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生自由读、熟读的基础上,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朗读方式上有教师范读、学生互读、引读,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对儿童诗教学兴趣盎然。其次,针对诗歌描写的美感,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乐呵呵”“喜滋滋”等词语,读出文中少年儿童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对盲婆婆的关爱之情。学生不仅读出了美感、韵律,还读出了文章蕴涵的情感。 二、赏析:唤醒学生的言语天性 教材中的儿童诗大都是基于儿童立场、儿童的角度而创作的,诗中的语言用词从儿童审美情趣出发,充满了童真、童趣,易于被儿童所接受。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引领学生就儿童诗进行赏析、品味,感受童趣和童诗之美,唤醒学生的言语感知的天性。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课文《雨点》,这是一首非常简短的儿童诗,诗人通过富有儿童趣味的语言描写了雨点分别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上的不同形态,从池塘到海洋,由小到大,语言生动形象,贴近儿童的生活感受,充满了浓浓的童真、童趣。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364852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