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原文、翻译及赏析 《守岁》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注释 ⑴垂尽:快要结束。 ⑵壑(hè):山谷。 ⑶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⑷强(qiǎng):勉强。 ⑸哗:一作“喧”。 ⑹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⑺灯烬(jìn):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⑻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⑼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赏析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守岁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翻译 傍晚的夕阳斜照着华丽的宫殿,岁月使宫廷更加美丽。 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注释 芳殿:华丽的宫殿。下文绮宫亦同。 丽:使动用法,使······美丽。 馥:香气。 盘花:此指供品。 创作背景 贞观之治年间,国家繁荣强大。在除夕守岁间出现了皇宫里外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景象,唐太宗为此作下此诗。 赏析 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 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人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5c482d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