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贫困生

时间:2022-04-15 15:23: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伪贫困生的研究

摘要:在高校助学工作中,伪贫困生的出现给原本复杂的资助工作带来新的难度。这其中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者认定体系的不完善也为其出现创造了条件。文分析了伪贫困生的成因,他们对家庭经济困难者的影响,以及减少伪贫困生的建议,借以完善高校资助体系。

关键词:伪贫困生,成因,家庭经济困难者,影响,建议。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者的问题也成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高校助学工作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者资格认定体系的不完善,即出现了一类新的人群——伪贫困生。伪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并不困难或困难程度没有达到国规定标准的大学生,通过一些手段申请并得到高校资助。在此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发现,我校月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中,有12.1%一直受资助,52.7%曾经受过资助,而20.9%的大学生申请过但未批准;月消费在500~1000的大学生中,2%一直受资助,27.5%曾受过资助,19.3%申请过但未批准。就我校现状可以看出,不少生活条件很可以的大学生仍然占有资助名额。 那么,伪贫困生是怎样出现的呢?他们对真正家庭经济困难者有什么影响?下文我们将一一分析阐述。

伪贫困生的成因

1 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水平与消费观也有所改变。由于大众媒体与网络对其所传递信息的筛查体系并不完善,导致一些不良消费观的传播,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没有坚定的世界观,所以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渐渐形成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少,不能支撑其享乐与拜金的价值观,使得他们将目光转到不需费太大力即可得到的助学资助上。

2 道德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看到周围同学简单轻易得到一大笔钱用以改善生活后,便起了不劳而获的想法,也想在资助中分一杯羹。更有许多大学生会觉得不平衡,认为自己同为大学生,也应有受益的机会,故而也想尽办法申请获得贫困资助。

3 家庭经济困难者认定体系的不完善。在高校助学工作中,贫困标准是其首要条件。但是,由于各地生活标准不一,城乡贫富差距大,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也不同,造成贫困标准不能统一,使得贫困认定难度加大。而且,由于学生贫困证明多由当地政府出具,一些家庭宽裕的大学生人情关系也比家庭经济困难者更丰富,他们更容易得到贫困证明。而学校由于资源与精力不足,不能进行一一核对,这也使伪贫困生有机可乘。 伪贫困生对真正家庭经济困难者的影响。

1 使家庭经济困难者出现消费自卑倾向与攀比消费。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者生活状况的不如意,使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心理。伪贫困生在获得资助后的奢侈消费,以及他们对自身尊严的误解,使得他们产生消费自卑倾向。一些家庭经济困难者在获得资助后,为了所谓自尊,将原本用以改善生活,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钱亦用于购买奢侈品上,以期与其他同学平等。而这些真正困难者的高消费,使更多大学生感到资助政策的不公,他们也会加入到申请资助的行列,一旦得到,也用于高消费,久而久之这便成为恶性循环,不仅加大资格认定的难度,更助长了不正消费之风。

2 使家庭经济困难者产生不良心理。国家助学资金是为了让更多困难大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而如今却被许多家庭宽裕的以多种手段获得。这不仅使真正困难的大学生不能得到帮助,更会使他们感到社会的不公,日积月累之下,这种不公心理会变成嫉妒,而源源不断的伪贫困生的出现又使这种嫉妒变为怨恨,甚至偏执,这也是马加爵悲剧产生的原因。虽然这样的悲剧只是少数,但家庭经济困难者的心理改变却不容忽视。


减少伪贫困生的建议。

1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者资格认证体系。对于认证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也提出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认证体系。由于生源地的贫困证明准确性难以核对,所以,要找到新的切入点,制定更合理的贫困标准,建立家庭现状档案。我们应扩大贫困生备选区间,尽可能做到不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者;对于申请条件要严格审查;申请者应清楚举证;确定候选名单后,要经过班级民主评议选出,一旦确定,应公开家庭经济困难者名单,且应允许他人提出异议和申诉,最后建立档案,并不断进行调整。总之,对于贫困资格认定,要以学校自身认定为主,生源地证明为辅,尽量做到公平公开,完善监督政策,使贫困资格认证体系更完善,使助学资金更好的用在实处。

2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高校在进行学业指导的同时,也应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纠正他们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加强诚信教育减少甚至杜绝伪贫困生的现象。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他们更深入了解社会,抵制不良信息对他们的侵害,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3 关注家庭经济困难者的心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者应得到各高校更多的关注。学校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者的心理辅导,消除他们的自卑,嫉妒,虚荣等不良心态,鼓励他们多与同学交流,及时疏导心理积郁, 养成积极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他们建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提倡自强自立,鼓励他们多参加勤工俭学,避免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本文分析了伪贫困生的成因,影响,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希望这些能对贫困资助体系有所帮助,让家庭经济困难者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6087186bec0975f465e2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