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性

时间:2023-01-10 13:29: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什么是人性----556edacc-7156-11ec-86bf-7cb59b590d7d

什么是人性,我觉得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静态的理解,即人性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物的规定性;二是动态的理解,即人的活动的选择性或方向性,抑或人的行为取向。对人的行为取向的把握是理解人性本质的关键。所谓人性,就是人作为人所具有的先天生理形态、本能,以及通过溶涵社会文化而形成的行为取向和活动方式的规定性。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基本观点:1

孟子是人性善论的著名代表。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同情心;每个人都有羞耻感;每个人都有尊重;每个人都有对与错

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砾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1孟子的性善论在中国影响极大,如广为流传的“人之初,性本善”。人

“那个人不是人”和“这个人是不人道的”也包含着人性善良的内涵。2.

荀子是性恶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今之人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穷人和穷人都是生的,但忠心的人是死的;与生俱来的欲望是耳朵和眼睛,良好的声音和颜色,服从,所以滥交与生俱来的是礼仪、正义、文学科学的衰落。然而,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和清楚的,那些真实的和善良的都是虚假的。“啊

和孟子同时期的告子认为,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上的基本欲望就是性,它就象湍急的流,往东引就往东流,

西方通向西方。人性不分善恶,正如流水不分万物。? 4、性善情恶论

唐代思想家李敖说:“感情有好有坏,但没有坏的本质。”人之所以是圣人,是因为他的本性;人们对自己的本性感到困惑的原因也是爱。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爱、邪恶和欲望都是由爱完成的。因为爱是微弱的,性是隐藏的,

当然占中国古代主流地位的还是儒家文化。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否定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决定性作用。荀子关于人的感官欲望和恶性与恶性对权力的无限欲望的理论表明,人性是恶的,人性是善的。由于人类的邪恶本性破坏了社会秩序和财产关系的稳定,社会道德也随之退化。因此,


荀子认为,人的欲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得到满足,人的恶性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应始终得到抑制。同时,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矫正人的本性,化自然为伪,最终达到善的境界。 由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尤其是思想资料积累的不足,这些思想家无法说清这个本来就难以说清的问题。但是他们总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某些合理的见解,特别是他们开拓了对人性研究的先河,给我们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启发和思想资料。 然而,我认为人性应该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生理和心理前提,人的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社会化、文明化;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化的先导,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自然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保证。

人性可塑性的生物基础和人的社会化。人的利己取向具有较顽固的生物根源和社会根,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很大的可塑性。如前所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作为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人们具有接受社会文化和处理社会信息的特殊能力。例如,人具有脑力劳动的条件、较长的生命依赖期、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这是人类可塑性的生物学基础。人性的塑造取决于人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往往处于不同的文化氛围中。通过社会文化的熏陶和个人对社会文化的理解、选择和接受,人性得到了不同的塑造,表现出不同的人性。

[1]韩震: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休谟:《人性论》(第二卷)[M]北京:商业出版社,198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6c33cf7c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