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晏几道《南乡子·新月又如眉》赏析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译文】 又是新月如眉,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暮云中初见雁南飞,雁南飞,莫道行人迟雁归。 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 新月句:暗用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 长笛句: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 楼倚句: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 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 漫道句: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漫,空,徒;又莫,勿。 佳期:相会的美好时光。 梦里句: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 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 书:信。破:消解。恨:指离恨。 应:是。 玉枕: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创作背景】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他和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后来恩荫为太常寺太祝。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晏几道的朋友郑侠因进《流民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罗织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这些人如获至宝,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这件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原本就坐吃山空的家底更加微薄,晏家的家境每况愈下。这件事对晏几道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 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几经折,悱恻渐深,最终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五代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 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 【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晏几道的词风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与其父齐名,世称二晏。但当时及后世都对他评价很高,认为造诣在殊之上。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措辞婉妙,一时独步。(《白雨斋词话》)词风逼近其父。既有晏殊词风的清丽婉曲,语多浑成;又比晏殊词沉挚、悲凉。特别是在言情词上,更优于其父。由于社会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词作的思想内容比晏殊词深刻得多。其中有不少同情歌妓舞女命运、歌颂她们美好心灵的篇章。也有关于个人情事的回忆和描写。通过个人遭遇的昨梦前尘,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笔调感伤,凄婉动人。在有些作品中,表现出不合世俗、傲视权贵的态度和性格。 《小山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诗。工于言情,但很少尽情直抒,多出之以婉曲之笔,较之晏殊的词沉郁顿挫。在小令的技法上也有所发展,日臻纯熟。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实罕其匹。 《小山词》从《珠玉词》出,而成就不同,虽是走其父婉约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却创造出新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晏几道的词艳而不俗,浅处皆深,将艳词小令,从语言的精度和情感的深度与两个层面上发展到极致。 小山词多怀往事,抒写哀愁,笔调饱含感伤,伤情深沉真挚,情景融合,造语工丽,秀气胜韵,吐属天成,能动摇人心。他的《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通过几个生动感人的画面,抒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时的喜悦,情真意切,九曲回肠。其中新辞丽句,深为论者所叹赏。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复堂词话》赞它是千古不能有二的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苕溪渔隐丛话》评它为词情婉丽;至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连认为作文害道的理学家程颐听了,都得笑着说:鬼语也!(《邵氏闻见后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6edcb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