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

时间:2022-08-08 15:11: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春夜洛城闻笛》诗文鉴赏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二、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注释

《春夜洛城闻笛》:选自《李白集校注》卷二十五。 玉笛:笛子的美称。 洛城:即洛阳。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故园:故乡,家乡。 四、诗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幽的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整个洛阳城。 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又能不萌生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五、赏析

1.谁家玉笛暗飞声,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2.散入春风满洛城。





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这里“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 “满”字从“散”字引申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衬托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

整体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六、诗歌主旨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七、理解型默写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八、诗歌鉴赏: (一)选择题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表达依依不舍之意。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抒发的正是旅人伤别情。 B.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夜”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

C“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拟人,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解析】 A.正确。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感受。 C.“散入春风满洛城”艺术的夸张。 D. 《春夜洛城闻笛》借笛声来抒发思乡之情。 D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A






2.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一个“情”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诗人折柳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C.诗人通过虚实结合,从而突出笛声悠扬、袅绕,同时还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B.“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C.“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

D“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句用典,诗人触景生情,在寂寞洛阳城,一人慢慢品尝游子思乡之苦。 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解析】C项正确。 A: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B:诗中能揭示主旨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D“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解析】C项有误。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暗”有断续、隐约之意。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散入东风满洛城”一句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C.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诗中”闻折柳”就是诗人在夜曲中听到了折断柳枝的声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D“此夜\曲中\\折柳”。这句诗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解析】 C项错误。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又有谁听了不会油然兴起怀乡之情呢?所以“闻折柳”不是诗人在夜曲中听到了折断柳枝的声音。

5.《春夜洛城闻笛》,诗句赏析,不正确的是

A.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A“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二)简答题

1.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中“飞”一字的妙处。

参考:“飞”一词巧妙地把被人吹出来的笛声这一客体变成了自己到处飞扬的主体,仿佛笛声也知道人的心思,所以专门飞向那些旅居异乡的人的耳中,勾起他们的离愁别绪。

2.朗读前两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

参考: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诗中指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游子思乡之苦。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参考:“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 “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参考:用典,“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5.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参考: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b4a4a3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