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批评的视角浅析《我,机器人》的后人类主义

时间:2023-01-27 15:2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赛博批评的视角浅析《我,机器人》的后人类主义

作者:刘荣秀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6

要:赛博源于控制论,在生物学、人工智能等领域获得极大关注,人类日益技术化技术物日益人格化等高科技现象的哲学思考出现,标志后人类主义的到来。技术能否取代人类引发了强调离身性的后人类主义和强调具身性的后人类主义。赛博是主客体共同建构的产物,并提出新本体论:我们在建构世界的同时,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在建构着我们。本文尝试从赛博批评的视角分析《我,机器人》的后人类主义的离身性和具身性。 关键词:赛博;后人类主义;离身性;具身性

作者简介:刘荣秀,女,汉族,广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6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1 一、关于赛博

赛博英语单词:Cyber的音译: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技术的。斯泰西·吉利斯认为电脑化文化包括电脑化空间、技术文化、虚拟现实、半机器人、控制論、电脑化身体、景象、仿真和拟像等。电脑化批评是关于技术与虚拟、身体、技术分析、对技术工具和虚拟社群的文化解读。电脑化批评也就是赛博批评,更多的是从技术上,在批评中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阎嘉主,2006)。赛博空间的特征:人们的直觉可以摆脱物质身体的束缚而在赛博空间独立存在和活动;赛博空间可以突破物理世界的限制而穿越时空;赛博空间由信息组成,因此具备操控信息能力的人在赛博空间拥有巨大的权力;人机耦合的电子人在赛博空间获得永生。 二、后人类主义

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产生于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富裕国家的科学家和学者,试图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改造人类的遗传物质和精神世界,发展用人工进化替代人类的自然进化的思潮和探索活动。尽管这些后人类主义的探索被许多学者看作是极端的科技乌托邦,但不免带来比克隆更为剧烈的不安和恐慌。

技术可以取代人类还是技术无法取代人类的争论导致了离身性(disembodiment)的后人类主义和具身性(embodiment)的后人类主义。离身性的后人类主义叙述认为身体是生命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的附加物,生命最重要的载体不是身体本身而是抽象的信息或者信息模式。具身性强调身体活动在认知中的基础作用(冉聃,2012)。海尔斯认为有机身体和信息是构建赛博的两个重要因素,但这两之间不存在无缝连接。海尔斯和哈拉维都认为赛博使人类可以脱离身体的局限,增加身体机能,并借助信息技术走向新的不同本体状态。 三、《我,机器人》中的后人类主义探索

电影的背景是一个赛博空间:人类利用自身的高智慧不断发展高科技,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各种机器人。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人类拥有操控信息的能力,在赛博空间中拥有巨大的权力。电影中的桑尼(郎宁博士研制的新型机器人)形象颇受争议,作为一个高科技的产物,从后人类主义视角来看,桑尼到底属于离身性还是具身性备受关注。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作为机器人的行为规范:1、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在人类受到伤害的时候置之不理;2、机器人必须遵守人类发出的命令,只有当该命令可能会违背第一条定律的时候除外;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前提是保护过程中不会违背第一和第二定律。但电影里的桑尼却可以不遵守机器人三定律,并且和限制人类自由的机器人作战,最后拯救了人类。桑尼似乎具有自由意志,能思考,并且充满感情。她虽然是人工智能,但他的表现接近人类。这样看来,桑尼具有具身性。桑尼能够自主收集和处理信息,甚至抽象总结。电影结尾,从桑尼和viki的对话中可以看到桑尼评价viki“heartless”.桑尼显然是能够独立思考和充满感情的。但笔者认为,桑尼仍然是离身性的。在具身性思想发展中,梅洛庞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提出具身的主体性的概念。他认为人是积极的创造物的基础是人能通过身体与物质世界互动,身体图式、行为结构和生理神经结构是人的基本认知途径。人类认知始于我能,而非我认为我能是因为身体主体与世界同在,因此才能存在于世界之中,并与世界互动。人类通过具身与世界互动,得以积极创造,但也止于具身。精神来自具身。桑尼在电影里的独立思考和充满感情都是预设的,在她的人工大脑里,她可以模仿人类思考和表情达意但不能创造新思想新感情。即如果没有模仿的对象,她便没有发展空间可言了。桑尼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她并不拥有人类的心智,没有心智形成的基础——通过身体与世界的物质性互动。 四、结语

赛博科学观展现了一个去中心主义赛博世界,反映了后人类主义,它研究关于人类与非人类对称的、去中心的冲撞与发展过程。《我,机器人》中的桑尼是离身性还是具身性可以说是后人类主义思想的产物,反映了人类试图通过脱离身体物质性的界限以达到超人类的意图。 参考文献:

[1]梁佳.网络技术与人的自由——赛博批评带来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74):110-112.

[2]冉聃,蔡仲.赛博与后人类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10):7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吴筱玫.重写赛博人:一个模控的观点[J].中华传播刊,2002,(6. [4]阎嘉主.文学理论精粹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佘正荣.后人类主义技术价值观探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1):95-10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28698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