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参考文献: [4]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J].社会学研究.2005,(3) . [5]马用浩、张登文、马昌伟.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初探[J].求实.2006,(4) . [6]文军.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 . [7]刘传江,程建林.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进程测度[J].人口研究.2008,(9). [8]刘传江,程建林.农民工代际差异与市民化[J].经济纵横.2007,(4) . [1] 姜作培 . 从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市民化 [J]. 山东经济,2003(2):7-9. [2] 黄泰岩,张培丽 . 改变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元化[J]. 前线,2004(5):26-28. [3] 袁小燕 .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浅探 [J]. 资料通讯,2005(1):4-8. [4] 许峰 . 农民市民化问题探讨 [J]. 绿色中国,2004(10):52-53. [5] 杨风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J]. 上海城市管理,2009(3):90-93. [6] 陈映芳 . 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8-95. [7] Auvachez Elise. “Supranational Citizenship Building andthe United Nations: Is the UN Engaged in a „Citizenization‟Process?” [J]. Global Governance : 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2009(1):24. [8] Cohen Elizabeth F. “Reconsidering US ImmigrationReform: The Temporal Principle of Citizenship” [J]. Perspectiveson Politics, 2011(10):575-583. [9] 文军 . 农民市民化: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型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55-61. [10] 李建兴 . 主体性因素与农民的市民化——关于农民市民化的调研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6(2):23-27. [11] 王春光 . 农民工的“半城市化”问题 [C].// 李真 . 流动与融和: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论集 . 北京 : 团结出版社,2005:41-57. [12] 单菁菁 . 城市农民工社会适应状况与生活满意度调查[M].// 国情调研 . 济南 :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13] 陈丰 . 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 [J]. 社会科学,2007(2):110-112. [14] 周晓虹 . 流动与城市体验对中国农民现代性的影响——北京“浙江村”与温州一个农村社区的考察 [J]. 社会学研究,1998(5):58-71. [15] 朱考金 . 城市农民工的心态与观念——以南京市 600例样本的频数分析为例 [J]. 社会,2003(9):10-12. [16] 徐志旻 . 进城农民工家庭的城市适应性:对福州市五区 132 户进城农民工家庭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06-111. [17] 张时玲 . 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 [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28-32. [18] 马广海 .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67-69. [19] 王春光 .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4):51-56. [20] 王春光 .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J].社会学研究,2006(5):107-122. [21] 刘传江 . 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 [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1):44-47. [22] 郑杭生 .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 [J]. 甘肃社会科学,2005(4):4-8. [23] 颜秀金 . 农民工市民化:篱栅重重 [J]. 人力资源,2006(13):18-19. [24] Roberts K. D. “The Determinants of Job Choice byRural Labor Migrants in Shanghai”[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1(1):15-39. [25] 张世友 . 三峡库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的角色障碍及其调适策略 [J]. 农村经济,2004(12):85-87. [26] 高华 . 论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J].理论界,2007(6):104-105. [27] 单菁菁,牛凤瑞 , 等 . 中国城市科学发展报告(城市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6. [28] 甘满堂 . 社会学的“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 [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33-38. [29] 叶鹏飞 . 探索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合之路——基于社会交往“内卷化”的分析 [J]. 城市发展研究,2012(1):81-85. [30] 米庆成 . 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析 [J]. 青年研究,2004(3):25-32. [31] 李艳,孔德永 . 农民工对城市认同感缺失的现状、原因与对策分析 [J]. 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6-18. [32] 郭聪惠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归属感问题探微 [J].兰州科学,2008(9):90-92. [33] 史溪源 . 对农民工城市归属感缺乏的原因分析——以社会流动的视角 [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5):4-7. [34] 裘涵等 . 农民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突破——对宁波市北仑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的分析 [J]. 农村经济,2004(3):84-86. [35] 杨东 .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J]. 理论探索,2003(6):59-60. [36] 卢海元 . 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7] 陆林 . 融入与排斥的两难——农民工入城的困境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7-103. [38] 李斌 .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从“刚性”走向“渗透”[J].求实,2004(1):24-26. [39] 闫文秀 . 流动民工的边缘化问题综述 [J]. 求实,2005(2):85-87. [40] 李涛 . 农民工流动过程中的需求与障碍——京、粤、青(岛)三地农民工生存与发展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C].// 李真 . 流动与融和: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论集 .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6-30. [41]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 .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2] 莫艳清 .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9(3):31-34. [43] 卢海元 . 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 [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2002. [44] 刘传江 . 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机制 [J]. 世界经济,1999(12):36-42 [45] 杨浩 .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土地流转研究 [D]. 重庆:西南大学 . 2009. [46] 彭希哲 . 推动人口合理流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 [M].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9. [47] 胡苏云,赵敏 . 流动人口社区服务型管理模式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1997(4):22-29. [48] 黄晨熹 . 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特征与社区化管理 [J].中国软科学,1999(7):51-55. [49] 钱正武 . 青年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分析 [J]. 青年探索,2006(1):3-8. [50] 李培林 .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51] 李汉林、王琦 . 关系强度作为一种社区组织方式——农民工研究的一种视角 [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2] 蔡昉等 .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J]. 经济研究,2001(12):41-4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98ab26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0.html